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王湛 通讯员 李荣炜 柯溢能

9月9日18:30,浙江大学新学期正式开课的第一天晚上,在浙大蒙民伟楼225报告厅,王安忆受聘成为浙大继麦家后第二位“驻校作家”。聘任仪式结束后,“小说的构成:王安忆的浙大文学课”第一讲正式开讲。报告厅中座无虚席,讲台前的空地、走廊上都席地坐满了校内外的文学爱好者。“王安忆的浙大文学课”将浙江大学最大的报告厅挤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您在创作《比邻而居》这样的短篇小说时有什么样的心得。答:《比邻而居》想要写的是小说的空间,这其实是一个挑战,因为在小说里面来展现空间比较的困难,一定要把空间放在时间的状态中去写。我就通过气味将空间变成一个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东西。其实,短篇小说并非我的所长,写短篇的人需要机敏一点,需要作家在这样一个精致的结构中将想表达的东西传达出。而我创作比较喜欢用力气,喜欢一块一块垒起来,因此,写篇幅长的东西更能将我想传达的东西释放出来。对我来讲,写短篇小说,更多的像是一种写作练习,将一些写作材料的边角料在短篇小说中利用起来。问:您很多作品的背景都是上海,上海有没有赋予您写作特殊的能量?答:上海对我来讲也是一种别无选择。对于写作来讲,上海并不是我最称心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上海度过,上海也是我生活最饱满的地方,充满了我的记忆点。我没有更加熟悉的地方来安放我小说中的情节。作为文学创作来讲,城市会缺乏一些抒情,因城市的历史比较的短促,比较的肤浅,居民们也都是五方杂居。我其实就属于迁入上海的新市民,而我创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历史。问:您的作品都非常的细腻,很多生活细节的描写,您这些细节是您生活的记录还是创作。答:小说其实就是细节组成的,包括所有的艺术都是细节。细节对于小说来讲,就像是人的肌肤一般,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讲,小说家的记忆力都是很好的,一些生活中的细节素材其实是不用刻意记录,发生过都留在了自己的心里,写作时能够随时调取。问:您对现在快节奏的文学创作形式有什么看法。答:今天的写作有好的变化,任何人都可以写作,都可以发表。但是从令一方面来讲,写作又变得不严格,没有很固定的一个标准来评判作品的好坏,这其实是不好的。我的创作初期是一个有标准的时代,编辑会告诉我们怎样做是对的,怎样是不对的。在我需要引导的时候有人在教育我,使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现在没有人管我的时候,我还能自己批评自己。而在今天这样一个缺乏标准的时代,年轻的写作者们可能会对自己太过于宽松,这样的处境其实是有些危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我觉得阅读感受其实也和你差不多,确实,想要通过阅读普鲁斯特的书来获得愉快感受是很难的。我觉得《追忆逝水年华》更广大的意义在于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一般的小说都有故事、有情节、有完整的结构,但是这样的小说其实改造了我们自然的时间,是在一个假定的时间顺序中展开的。而《追忆逝水年华》是将时间打回原形,这一般小说的时间安排很不一样。所以这对小说研究很有价值,我阅读的时候就就经常去揣摩作者的用意,去发现书中的那些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