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重庆地名是重庆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和积累的结果。重庆的地名既有来自神话传说者,也有反映了古代官府衙门的。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古代巴人创造的神话极为丰富,在重庆地名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例如,巴国、巴县的得名,相传来源于远古“巴蛇食象”的神话传说,《山海经·海内南经》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反映出巴族是一个与蛇有密切关联的古老民族。巴县系古代巴族立国之地,北周时改称巴县。郭璞《巫山赋》云:“以帝尧医师巫咸封于斯山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南岸的涂山、涂洞及诞子石(弹子石)的得名,相传来源于大禹治水和禹娶涂山氏的传说。重庆江津德感坝,相传此地原为湖泊,常遭水灾,人民年复一年筑坝抗洪,其勤劳美德感动天地遂名龙王填湖成坝,故名德感坝。

地名一经形成并被广泛认可后,往往很少改变。因此,神话传说得以借着地名,突破时间限制,为现代人们所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重庆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不少官府衙门在重庆地名中留下自己的名称,如巴县衙门街、二府衙、镇守使街等。如“二府衙”的得名,源于该地曾为重庆府同知署所在,同知系知府佐贰,习称“二府”。

七星岗的天官府,因明朝太师、吏部尚书(习称天官)蹇义府第建此得名。镇守使街是以清重庆镇署,又称总兵署所在,辛亥后设镇守使署而得名。道门口因康熙在此建川东道署而得名。“火药局街”因清朝末年清兵绿营制造、存放火药而得名。此外,长寿县的新署街因清嘉庆县署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地名记录了重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行政建制,虽然多数如督邮街、中营街、左营街等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但为我们了解重庆历史上官署衙门、历史遗迹提供了参考。

涪陵曾为巴国都,秦代为巴郡枳县,地处乌江天险出口,因原乌江称为涪江,巴国先主陵墓多在此地,故涪陵取“涪水(乌江下游曾用名)”、“陵墓(巴王陵)”首字集成地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沿岸的奉节、忠州、万州天子城、云阳张飞庙等地名留下三国时代的历史文化印记。东周战国时期秦置鱼腹县(公元前314年),唐贞观23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县,即取“奉公守节”之意。“忠州”原为西汉所置临江县,唐朝贞观八年(634)置忠州,因战国时期为保城池而自刎的巴国巴蔓子将军(忠州人)、三国时代巴郡守将严颜的忠烈而名,取怀忠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