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一个问题是“如何摧毁一个普通人”,回复的人不计其数,而在这个问题下呼声最高的回答有三种。

1.捧杀

在这个问题下被提到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捧杀,具体来说就是把一个人捧得很高,多多夸赞他,夸到他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时候,他就容易摔得越惨。

就好像一个人,明明什么也不会,但是不管他做什么,旁边都有人在说,你连这个都会啊,你好厉害,特别真心、真诚的态度去夸赞这个人,渐渐地这个人可能就会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然后在做事的时候就错估了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当他失败了,自信心就受挫了。

如果这样的次数一多,渐渐地他可能就完全不信任自己,陷入自卑之中。而夸一个人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就像之前有句话说“一个人不是很漂亮,可以夸她有气质;如果没有气质,那么就可以夸她可爱;如果不够可爱,可以说她文静懂事。”

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把一个人捧得高高的,让他相信别人说的就是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孤立

而另一种摧毁人的方法,就是孤立一个人,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自己还挺享受孤单的,孤立对自己完全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但是如果真的受到了孤立,就像校园中被霸凌的孩子,这种孤立可能并不是简单的不跟你说话,甚至还会包括漠视你的一切行为,在你走路的时候故意挡路,在你说话的时候故意打断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两种方式在生活中可能是比较难达到的,因为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去吹捧别人,而孤立一个人又需要很多人的配合,所以在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就是两种社交毒药之一的否定一个人。

社交毒药之否定

小鹿和小松鼠是好朋友,小兔是小鹿的女朋友。这天,小鹿和小松鼠约出来一起玩,小鹿带上了自己的女朋友小兔。
在见面的时候小鹿和小松鼠用一个非常热情的姿势打了个招呼,这个时候小兔说“你们在外面这样不好吧,很幼稚又很尴尬”。
小鹿和小松鼠只能够尴尬的回应了一下,然后就准备三个人一起去吃饭,因为小鹿和小松鼠很久没见了,他们在吃饭的过程中聊了很多,然后小兔突然说“小鹿你根本都不懂这些吧,为什么要瞎扯。”
气氛突然陷入了尴尬,于是小鹿打了个哈哈把事情揭过去,准备去买单。
买完单回来之后,小兔说“你拿了发票吗?”小鹿说“没有”。于是小兔就开始说小鹿“你怎么老是这样,发票也会忘记拿,丢三落四的。”
于是小鹿的情绪就变得很低落,他也没有发脾气,只是默默地准备回家了。一次很高兴的聚会,却从一开始的兴奋激动变成到最后的低落,小鹿问小松鼠说“我是不是真的很糟糕?”

小鹿和小兔已经谈了大半年的恋爱,他的自信心就像这次聚会的情绪一样,从一开始的自信满满到现在的怀疑自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小兔一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否定小鹿,不管小鹿做什么都要否定一下,就这么简单的一个行为,小鹿就失去了自信。

在这个故事中,小鹿真的做错了吗?或者说他的错误真的有严重到必须要在大庭广众下接受批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部分人应该都觉得没有,但是小鹿自己不知道,被批评的次数多了,他已经学会了直接接受,连一丝反驳的想法都没有。

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像小兔这样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可能是你的朋友、可能是你的伴侣、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就像生活中常常听见的别人家的孩子,通过对比去否定自己孩子的努力;或者是通过一个行为就去判定一个人的所有。

比如,你天天就会玩游戏难怪什么都做不好,可能你游戏才刚打开;你天天就会玩手机,难怪成绩这么差,可能你才刚拿起手机;你天天就会死读书,难怪都没有朋友,可能你就喜欢一个人的安静。

很多人看到的不是你有多努力、多用心,而是看着你有一点不好就无限的放大,打击你的自信,让你变得跟他们想的一样差。

但为什么身边的人会那么喜欢否定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所以,通过否定别人的方式可以掩饰自己的不足;

第二,害怕自己不够好,所以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让自己觉得自己很好;

第三,打着为你好的借口控制你,如果是真的为你好明明有更多的方式去表达,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伤害对方的方式去为你好,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第四,投射,在你的身上对方看见了自己或者是他讨厌的人的影子,就把这种自己不能够接纳的问题投射到你的身上,然后不接纳你。

社交毒药之内疚

第二种社交毒药就是引发内疚感,如果别人在否定你,你肯定是能够听出来的,但对方引起你的内疚感却往往不会被你觉察,甚至会觉得这就是自己的错。

那么别人是怎么让我们内疚的呢?以及为什么引发内疚会被称为另一种社交毒药呢?

因为内疚是一种非常好的控制人的手段,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最常使用的。

有一个人家里是卖衣服的,每年他都有新衣服可以穿,但他的母亲对他说“你看我的衣服已经穿了好几年都没换了,我拼死拼活的赚钱就是为了让你能够能够穿上新衣服”,这句话背后所隐藏的意思就是:我会变成这样都是因为你,你能穿新衣服都是我穿旧衣服换来的。

但是实际上,他们家是开服装店的,母亲如果真的想换一件新衣服有那么难吗?孩子的一件新衣服真的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吗?肯定不是的,所以这句话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引发孩子内心的内疚感,让孩子觉得“母亲都是为了我”、“我一定要听母亲的话”,然后就被自己的内疚感控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孩子会想要选择离家更远的大学,甚至上了大学以后就变得不爱回家或者是不爱跟家里联系,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摆脱了父母的控制,自己不用再受到内疚感的压迫,自己自由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在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就会放手,不再管那么多,有一些父母会发信息给自己的孩子说“家里就你一个孩子,如果连你都不关心我们,那我们会很孤单的”、“我在家里忙得腰都快断了,你在学校却过得很舒服,放假了你还不回来帮我”,类似通过这样的话,控制孩子的行动,让孩子继续听从他们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话题: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被这两种社交毒药所影响,现在你成功摆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