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歌颂。士大夫文人爱其幽雅清俏,普通百姓爱其欢喜吉祥,君子志士爱其不屈气节。

作为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历史悠长,它发源于中华文明的史前阶段,可以追溯到中华农耕文明。虽是植物,但是中国人却从中发现了它能够代表自己民族精神和意志的部分,因而从古至今被人们附会了坚韧巍然的品质与道德,使梅花精神历久弥新,渗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

梅开五瓣的五福吉祥

01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代表着福、禄、寿、禧、财五个吉祥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花作为二十四番花信之首,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陈志岁微型诗《梅花》这样写道:“为使与严寒搏斗之俦侪坚持下去,便把春消息透露给人。”象征梅花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自古以来,梅花都是百姓们赞美的对象,既是对幸福的崇拜,也是对幸福的敬畏,鼓励一代代人们不畏艰险的精神,人们把愿望寄托于五瓣梅花上,不仅是用梅花提醒自己,更是告诉自己,想要追求五福,也要像梅花一样坚韧。

文人墨客的梅花情结

02

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情有独钟,隐士们喜爱它的孤独,喜爱它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早在汉代的乐府诗中就有“庭前一树梅,寒多末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文人咏梅则是始于南朝,中唐渐成声气,至宋朝而达到巅峰。

说到梅花情结,最甚的要数林逋了,杭州有许多赏梅胜地,西湖的小孤山有许多梅花,他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逋的梅花诗之所以风行,除了诗本身是佳作外,还与宋代“崇雅”的美学思潮有关。张炎曾道:“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

在对梅花审美认识上,宋代范成大提出“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到宋代文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咏叹;再到当代伟人毛泽东“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高尚情怀,不难看出梅花文化参与人群广泛性之一斑。

超越时代的民族符号

03

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中国人热爱梅花,欣赏梅花,超越阶级、财富和政治偏见,对其精神和文化层面进行不断地追求、积累与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经历的朝代更迭,国运跌宕,政治变革和文化演进,使中国梅花文化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沉淀,慢慢展现出自己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内涵。

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梅花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是梅花自身的特性与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合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

梅花精神所代表的民族风骨,早已深入人心,在经历过历史的淬炼,新时代的梅花精神,变得愈加深厚与纯粹。自强不息,谦虚自信,为而不争,乐群共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础,融进民族的血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岁月流转,梅花自迎雪吐艳,凌寒飘香,从不退缩,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不畏艰险,奋勇开拓,鼓励了一代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四季常青,贵而不俗,雅而不艳。下期我们将继续讲述中式文化,曾经国花之争、花中四君子的另一种花,它具有“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的人文精神,独秀、恬静、高雅,人们赞扬其为花中真君子,将其作为完善自己人格的榜样,它承载着怎样的中式文化内涵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