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刘静文)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垃圾数量也从少到多、种类从单一到多样,处理方式从自行处理到集中处理,从简单堆积、填埋再到如今的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并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而合肥正在推行的垃圾分类,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作为合肥市垃圾分类的首发试点区,合肥市蜀山区垃圾分类监管中心自2018年3月成立以来,负责人吴松每天的工作都与垃圾分类有关。“在我的记忆里,以前垃圾都是用板车运送,生活垃圾都是在平房边空场随意堆放;后来在住宅楼的楼道里设立了垃圾道;再后来有了街边垃圾桶,楼房垃圾道封闭了,开始实行袋装垃圾了;如今,有专门运输垃圾的垃圾车,垃圾分类也在全国开始推行……”

讲起垃圾处理方式的变化,吴松感慨万千,“几十年来人们对垃圾处理方式的改变,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逐步形成的。”吴松说,以前,人们生活水平低,家家户户每天大多是厨房垃圾,鲜有其他垃圾产生。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垃圾,可降解的不可降解的,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因此,垃圾分类和处理也刻不容缓。

每天将家里的餐厨垃圾收集在一起集中丢入家门口的餐厨垃圾桶,每隔一段时间整理家里需要丢弃的废旧物品,按照不同分类,扫码投放到小区的智能垃圾回收箱,还能用获得的相应积分兑换一些生活用品……这对家住合肥市南七街道的很多居民来说,已是坚持了一年多的习惯。吴松介绍,通过扫码积分让家庭主妇率先养成习惯,是蜀山区推进垃圾分类中的重要举措。此外,针对孩子,还有“垃圾分类宣传”进校园;针对老人,则是建立安徽城区第一座餐厨垃圾资源利用站,通过生物处理加工成土壤改良剂,免费赠送给居民用于种花养草。同时,他们在全国率先创办户外可移动式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以及与垃圾回收企业合作,在全省率先设置7座垃圾分类社区分拣站。一年多来“全力推进”,吴松和他的同事们实现了一部分目标:全区垃圾分类的居民知晓率超八成,参与度超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