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十二届国展百强榜———洪达林

(网易新闻 讯)由中国书协官网发布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入展公示名单中,福建作者洪达林以行书作品入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达林,福建省书协会员,泉州市丰泽区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颜真卿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泉州市书协理事,泉州市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泉州市青年书协常务理事,中学专职书法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书法作品入展、获奖: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

“生态大连”全国书法篆刻展;

第八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书法一等奖;

第三届全国“三笔字”书法大赛一等奖;

全国首届青年兰亭书法大赛;

“陕西省书法院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首届"卫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入展全国第五届颜体书法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英论达林

□ 钱丁盛(沙孟海书学院院长)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我觉得书法创作的本意是在表现一种修养,是在写修养。创作即是写作,意念在前,书写在后,性情亦在其中。达林弟年轻,有朝气又转益多师,厚积薄发,在用宏取精的基础上,力求取诸家之长,不断丰富、滋养自己,在前人浩如烟海的墨迹大观中探幽发微,去寻觅、陶冶、积淀自己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赖寿华(中书协会员)

我总是怀疑所谓的天才,那是文艺理论家们热衷的词汇。它是早夭的代名词,大部分所谓的天才都是海绵里的水,经不起一挤。认识了达林,终于证明了我头脑里这一个观念:艺术才能不是天生的,他是可以磨出来的。达林的帅气,掩盖了他的艺术气质,但是现在看来,已经盖不住了。达林为人温和,通世故,因此,他的书法也在温和中慢慢变得通透。他的勤奋,加上性情的涤荡,已然让他在书法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两年来,达林沉潜古帖,入之弥深,特别是颜鲁公一脉,写出了古气和质朴,可喜可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曾锦溪(第四届、五届兰亭奖获得者)

达林经过系统专业的高校书法学习,对历代不同书体均有涉猎,又从事书法教学,对传统书法的技法学习和理论研究都有一定的广度。近年来在北山书社圈子里与大家交流探讨,对临帖及创作的认识不断加深。且于汉隶、行书用功较多。除书社交流外,并时常走出去外界学习,进步神速。

通过这几年晨昏往来,我发现他用功勤、悟性好、心纯净!他的隶书主要研习《礼器碑》、《西峡颂》,善于把握字帖的精神体貌,且写得有自己的理解,文气轻松活脱。行书则取法何绍基而后上溯颜真卿三稿,得其圆融、苍浑、开张的气质,并研习二王一脉如米芾、王铎书风,追求精到、雅逸、清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他创作不断,每有习作总会发与书友请教。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挑他作品毛病,也因此他时常一件投稿作品反复修改调整了无数次,但他颇有耐心,虚心改正不足。且积极参加各级展赛,通过比赛训练创作能力,提升章法、结构、笔墨的把控能力,近年来佳绩不断,可喜可贺!学习书法贵在梳理渊源与流变,探究法度与神韵,期待达林在未来的学书路上能有更多的对古人的思考与探索,期待他有朝一日能融会贯通,层层深入,洞见古人精奥,变动挥洒,笔底天机迸发,得古人三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届国展创作手记

□ 洪达林

临习颜鲁公三稿至今已三年有余,反复临习研究的主要是《争座位稿》与《祭侄文稿》。虽临习多遍,但自知仅得皮毛,还未得鲁公神髓,创作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是得心应手而神韵独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十二届国展自征稿发出后,便开始构思准备,平常除了临习颜氏三稿外,还兼临习王觉斯行书条幅,以期借鉴王铎章法与墨法、上下字关系、开合对比。并浅尝何子贞信札,借鉴其线条笔墨韵致。

本次创作内容节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颜鲁公,文章的内容讲述一代忠臣良将颜真卿的一生!以颜体行书创作自然再合适不过了。期间,反复地临帖,望能达到肌肉记忆!再三地调整作品的字形结构、章法、大小对比、墨色等。最终完成了自己勉强觉得还行的作品,在临近截稿日期,自觉再写也相差无几,于是选择此作寄出去,愿能有好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数轮的严格评审,不料竟然如愿以偿,收到了参加面试的短信!既欣喜又有点紧张,没参加过书法现场考试,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又进入闭关临帖研习当中。时间飞快,临近考试,于8月29号抵达宝鸡,参观考场——宝鸡会展中心,无比壮观!

面试当天,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会展中心,签到并领了面试证,进入考场!全场散发着严肃、紧张的气息,找到自己的位置后,开始准备工具,时间三个小时,须要原作复制与指定内容创作!在这既壮观又庄严的考场里,大家濡墨挥毫,我也由紧张到平静,书写渐入佳境,顺利完成考试。上交后,欣然走出考场。等待公示结果。

此次面试,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入展名单公示后,欣喜之余愈发觉得更要加倍努力!深入对古人的思考与探索,唯有洞见古人精奥,方能得古人三昧!

(自书法宝APP)

[第一新闻号责编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