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意味着什么?

16年,恰好是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到大学四年级毕业的时间。因此,16年意味着每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一个完整的学习阶段。

今年,适逢学而思创立16周年。也就是说,学而思伴随着众多学员们共同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学习生涯。那么,这些学而思“毕业”的学生们获得了怎样的收获?抑或,学而思的学习给予“毕业生”们怎样的人生与价值?

于是,学而思邀请到6名曾经的学员,现在已经大学毕业的校友,用镜头记录下他们成长的故事,以及他们对于学习、兴趣、社交、职业选择等的思考。

众所周知,学而思创办之初便以“教不好学生就是偷钱和抢钱”为标准,学而思的学生们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为学而思赢得了广泛的口碑。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标的启用、中高考评价的改变,学而思也在积极探索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两年前,学而思正式宣布品牌焕新,将教育理念升级为“受益一生的能力”。今年年初,在好未来开年大会上,好未来集团创始人兼CEO张邦鑫更是明确指出,学而思要成为“能力提升”的代名词,学而思的培养目标是身心健康、能力提升前提下的学习进步。

从2003年创办之初的“学习改变命运”,到2013年的“让学习更有效”,再到“受益一生的能力”,品牌口号改变的背后,反映了学而思从注重学习效果,到效果和能力并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正如好未来集团总裁白云峰所言,“未来是多元化的,每一个孩子不需要从小到大遵循同样的成长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6周年之际,学而思将6名校友请回来,分享各自的成长故事,也是印证每一个孩子不一样的成长路径。

23岁的张尔弩,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直接工作,而是准备去日本东京大学继续学习地下水相关专业。选择这个专业并没有考虑太多现实因素,而是希望能帮助解决地下水的实际问题。对于学习,张尔弩的理解是,不再是通过考试,也不仅是掌握知识,而是探索和发展自我。

21岁的梁博思,从伦敦艺术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已经有了3年的创业经历。作为航空科技教育领域的创业者,他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激发对航空的热爱。

26岁的李润铭,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获得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因为“与他人分享知识”的愿望,促使他萌生了“当一名老师”的愿望。如今,李润铭成为学而思一名数学老师、C++编程老师,同时实现关于“数学”“教师”的梦想……

在张尔弩、梁博思、李润铭等学而思毕业生身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考试成绩只是暂时的,兴趣和理想才是新一代学习者持续学习、探索世界的第一驱动力。因此,他们方才有了更加自主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方式,使得学习成为有能力成就“最好的自己”的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视频的结尾处,学而思问6名毕业生:“关于未来,你将如何应对?”毕业生们分别谈及全局思维、探究能力、逻辑/创造/合作、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造价值。在他们看来,知识可以忘记,但能力会一生受益。

当前,面对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校外培训机构的核心价值何在?

学而思邀请6名毕业生返校,也是为了寻找其中的“答案”。尽管他们每个人的成长大不一样,尽管他们每个人应对未来的态度各不相同,但学而思还是找到了一个“标准”答案——激发动力,培养能力。

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不超前”“不超纲”“不以应试为目的”的政策要求下,校外培训机构所要做的正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唤起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可以预见,在培养“受益一生的能力”的道路上,学而思未来还将继续深入的探索,寻求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依托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学而思还将充分发挥校外培训机构个性化、数据化、多元化等优势,全面满足学习者兴趣培养、特长培养、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学习效果一直是校外培训机构招收学生、赢得口碑的关键。学而思以6名毕业生为代言,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对学习结果的重新认知。

在创立16周年之际,学而思以鲜活的成功故事,期望重新定义的学习结果,那就是“最好的自己”以及“受益一生的能力”。由此,学而思未来所追求的,将是成为“能力培养”的代名词,发挥教育资源及先进科技的优势,承担起对“教育”二字的担当。

面向未来的16年,学而思肯定依然会“学思不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探究能力、抽象性思维、思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这些“受益一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