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课程

第二节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了解)

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课堂要素妥善地组织课程结构,使多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结构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要素也就是课程资源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简答,次重点)

1、课程目标-最关键依据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人

3、社会发展

4、科学文化知识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一级重点,单选)

(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1、纵向组织

组织方式: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组织。

例子:语文:拼音-组词-造句;数学:先加减、后乘除

2、横向组织

组织方式: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以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例子:小学科学《日地月系统》 。

对应课程:综合课程(广)

(二)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1、逻辑顺序

组织方式:根据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联系来组织。

例子:历史按照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组织教材

代表学派:传统教育学派(赫尔巴特)

2、心理顺序

组织方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例子:小学语文插图多,中学语文文字多

代表学派:现代教育学派(杜威)

(三)直线式和螺旋式

1、直线式

组织方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例子:数学

2、螺旋式

组织方式:课程内容重复出现,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扩展与加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课程设计模式(单选,重点)

(一)泰勒的目标模式

提出者:泰勒——课程理论之父、课程评价之父

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确定课程目标——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根据目标选择内容——内容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根据目标组织内容——方法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评价(非重点)

局限:强调课程目标的预先计划,却忽视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

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过程模式

提出者:斯腾豪斯

在批判目标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关注课程的展开过程,先定一个宽泛的目标,课程的实施与宽泛的目标保持一致,随时调整。

五、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单选,重难点)

(一)课程计划

1、概念(单选,重点)

课程设计的整体规划,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地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构成:

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心和首要问题)、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察制度和实施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课程标准

1、概念

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2、内容

前言、课程目标(核心)、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课程评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地位

(1)统一各学校各个学科教学水平;

(2)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

(3)教学评价/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

(三)教材

1、概念

广义:印刷品和音像制品;

狭义:教科书(主体) ;

3、地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