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从英国Fairford空军基地起飞的美国空军“密西西比幽灵号”B-2隐身轰炸机,在葡萄牙Lajes空军基地着陆后,进行了一次热加油(Hot-pit Refueling)训练;这是该机上个月在冰岛Keflavik空军基地进行首次热加油训练之后,今年进行的第二次同类型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冰岛和葡萄牙这两个分别位于欧洲西北西南方向的基地起飞,B-2对俄罗斯西部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所谓热加油,指的是飞机降落后不关发动机、不断电、在地面完成加油工作;如果同时完成弹药挂载等科目,则也可称为热保障。由于节省了发动机等设备重新启动的时间,热加油/热保障技术被认为是缩短战机再出动准备时间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担负核打击任务,任务周期精确到秒的机型来说,缩短转场经停时间更是有着很强的实战意义。

作为美国空军主力战略核打击型号,B-2的这次实战化训练,还恰好赶上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走马换将:博尔顿被特朗普炒了鱿鱼,而暂代博尔顿的库普曼又是个实打实的“核实战派”人物,其著名言论是,“如果美国和苏联会在核战争中,同时损失1.5亿人,那么核战争后美国很难生存下来(即核战争会有输家),但如果美国只损失2000万人,苏联损失1.5亿,那么美国就能生存下来(取得核战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那个绿领带是博尔顿,下面这个是库普曼,可见头发越少、胡子越多、做人越狠

而这也并不是B-2头一年折腾热加油了,就说近点的,2018年9月14日,1架B-2就曾在太平洋的威克岛上进行了热加油训练,展示了其在太平洋战区内快速再出动的能力。估计等到重点提升可维护性的美军下一代隐身轰炸机B-21服役,这类科目少不了再秀几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威克岛上进行热加油训练的B-2,由于采用背部进气,因此飞机下部操作环境相对安全一些

美军其他的先进机型这方面的经验也相当丰富,例如F-22早在服役早期的2007年,就在驻日嘉手纳基地进行过热加油训练。随着后来美国空军“快速猛禽”、美国海军陆战队“前沿弹药燃油补给”等依托强大空运力量、在一线机场快速部署四代机概念的兴起,热加油训练的画面更是频繁见诸报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三代机部队也频繁进行类似演练,注意地勤穿戴的防护装具

说到这儿,肯定有朋友想了解这项技术在我军推进的如何。其实早在抗美援朝空战期间,我军老一辈地勤指战员就发现,即使在充(氧气、氮气)填(装填炮弹)加(燃油、液压油、润滑油等)挂(当时主要是副油箱)四门功课上做到极致,四机编队再出动准备时间比以前缩短了一大半,达到半小时之内,但想再进一步就很难了;根本原因就在于,很多工序必须在发动机关车后进行。

就说这充氧(主要指飞行员再次出动需要的氧气)这一步,此时如果发动机不关车,确实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再说填,米格-15三门机炮均在机头的布局,使得如果地勤需要在飞机“热状态”下重新装填炮弹时,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机头正面才行,而这在忙乱的前线机场很难做到万无一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当年多起血的教训,直到后来,在各型战机的地面试车卡片中,仍能见到“飞机前方XX米和发动机(涡轮起动机)排气范围内无障碍物,指定专人警戒”字样

正是因为安全因素的考量,使得确实带有一定危险性的热加油,在相关技术和法律法规长期不完善的我军航空兵部队起步较晚,直到2008年1月才有官方报道:

“一次,葛晓飞在翻阅外军资料时,发现以色列空军战机战斗返航后,飞机在地面不停车的状态下就能实施加油和弹药装挂,再次出动准备时间很短,为战争赢得了可贵的战机。这一发现,令他兴奋不已。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葛晓飞向新机热加油技术发起新一轮的挑战。

在一无经验可借鉴,二无资料可参考的困难下,他带领技术骨干加班加点研究论证。前不久,一套关于新型战机热加油技术的理论方案、操作程序和可行性报告新鲜出炉。这项技术的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空军将跻身世界先进空军的行列。”

由此可见,当年在歼-10部队的这次探索,当时还仅限于理论层面。不过由于我军确实对以色列空军有着相对长期而系统的跟踪研究,因此热加油这项技术也被长期关注着。例如上文说的这支部队,后来就曾试点过在飞机处于尚未关车的“热状态”下,先做好各项检查工作,之后再关车加油,尽管这距离真正的热加油还有相当距离,但毕竟是在保安全大前提下艰难迈出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保障工作比先进战机更简单的一些运输机部队来说,倒是偶见执行物资转运时为节省时间而进行“热加油”的情况

随着近年来实战化训练的推进,“消极保安全”的壁垒有所松动,很多部队陆续开展了热加油技术的试点。例如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装备苏-35之后,为了尽可能挖掘这款新型战机的性能潜力,该部就曾研究过热加油技术,并在调拨给该部用作双座教练机的苏-30上探索验证。

虽然除了热加油之外,这次探索还验证了(在关车状态下)两名飞行员协助地勤人员一起完成“充填加挂”,练习使用辅助动力装置启动飞机,等等模拟实战中种种不利条件的科目,但这些缩短再出动时间的努力都遇到了一个问题:由于机上惯导设备的对准时间非常长,这就使得别的活干得再怎么快,最后都得等着惯导对准了才能起飞——除非不挂导弹起飞,但这样一来快速再出动的意义何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桶理论”,同样适用于机务保障工作

尽管这一短板,在应用新一代惯导设备的国产新机上有所改善,但对于具体机型来说,在热加油中仍然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因素,下面仅从“充填加挂”的“挂”上分析。在热状态下,由于地面人员无法接近飞机正前方和正后方,所以要想在“侧卫”系列机腹中线的串列挂点挂弹,就必须从进气道侧面经过,如果此时进气道下已经加装了挂架,那就意味着“此路不通”,中距弹只能退而求其次、挂载在别的挂点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位于发动机舱之间的低压低阻区,这里非常适合在空战状态下挂载中距弹,但从此图可见,即使没有进气道下挂点阻碍,在距离进气口极近的位置完成挂弹操作,仍有危险性

虽然歼-10系列飞机的空空弹挂点均在翼下,但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由于往往需要用到进气道前下方挂载的吊舱,这样一来在“热状态”下,吊舱从挂载到检测过程也有诸多不便;目前来说,无需挂载吊舱、导弹全内置的歼-20,依托着国内为之研发的专用保障设备,理论上在挂载等方面更适应热加油,但究竟是不是万无一失,还需要像美军那样,在实战实训中不断检验效果。而这背后,更需要与新训大纲配套的新一代训练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有效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停机坪上为空调车、充氧车、电源车等四站车辆划好的停放工作区,无规矩,不成方圆

战术飞机才刚刚起步,大型喷气式平台的热加油探索,咱们就更不能太着急。比如以轰-6K为代表的新一代远程作战平台,咱们之前说过,培养相关人才和法律法规体系才是最重要的,热加油啥的,急不得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大装备建设领域都是这样,解决有无问题看似很无奈,但从国之重器的角度来说,又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