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景教细讲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真香!当小李必终于从狼卫曹破延口中得知,“右刹”藏身之所的关键信息“十字莲花”。但实际上在第4集开头已有镜头说明了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第四集一开始,孩童就在喊“波斯僧”

右刹这一身白袍,背后的十字架标志便足以表明其身份。没错,这就是基督徒的身份象征。想必有些朋友知道,唐朝时期已有基督教传入中原,就是剧情里称呼的景教。你也许不免有两个疑问:既然是基督教为何会称呼他们为:波斯僧、波斯寺;既然是基督教为何十字架会称呼为十字莲花?

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科普的知识,基督教、景教与波斯、佛教之间的关系。

——景教是个怎么样的宗教信仰

景教也称作为“聂斯脱里派”,是早期基督宗教在华发展的主要宗派,她是东方教会的一支,是古代蒙古、中亚、波斯、中东影响较大的基督宗派。但是,重点在于她一开始就被基督教会认定为异端。所以景教在诞生之初还是相当凄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斯托利派将耶稣分为人和神的两个阶段

大约是公元430年,一名叫做“聂斯托利”的叙利亚人,在担任君士坦丁堡主教时期创立了聂斯脱里派。他认为耶稣分为人和神两个阶段,否认了“三位一体”的理论。但在随后的教会会议上,“聂斯托利”被认定为异端,并且被开除了教籍,还被流放到了阿拉伯及埃及等非洲地区,最终死在埃及。

而倒霉的不止“聂斯托利”一人,因为他还有大量的信徒和追随者。当“聂斯脱里派”被判为异端后,这群人同样受到了迫害,他们成为“宗教难民”,只能向东逃离。因为当时的罗马帝国是支持正统派的,所以他们只能寻求与罗马有矛盾的萨珊波斯帝国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世纪的萨珊王朝,也成波斯第二帝国

虽然波斯当时的信仰是:琐罗亚斯德教也叫拜火教,也是祆(xiān)教。但波斯帝国正与罗马帝国处于敌对状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波斯帝国开始庇护这群“聂斯脱里派”的信徒。

就这样,在波斯帝国的保护和扶持之下,“聂斯脱里派”逐渐发展壮大。而且,这些来自罗马的“宗教难民”也给波斯人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如:玻璃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农业还有军事技术。这可能也是,波斯帝国收留他们的目的之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火教,也是祆(xiān)教,在电视剧里也有出现,这才是正经的波斯教

扎根在中亚之后,这批聪明的“宗教难民”非常善于适应当地环境。将《圣经》翻译成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也将教堂中的圣画与圣像逐步脱离原罗马帝国的风格,学着使用中亚形象。到了公元4-5世纪时,“聂斯脱里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力,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这个教派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斯托利派的天使画像,看起来很有中亚风格

完成波斯的本土化之后,这群“聂斯托利派”的“宗教难民”已经看上去像是一个波斯宗教了。您现在可能就有点明白,为什么唐朝人会称“景教传教士”为“波斯僧”,“景教教堂”为“波斯寺”了吧。但这还不够,我们接着讲。

——景教是怎么传到中国,甚至到达了古代蒙古,而后风靡一时

在中亚站稳脚跟之后,“聂斯脱里派”开始沿着古丝绸之路向东继续发展。他们逐渐到达了印度、古蒙古、西域、甚至到了中原地区。但这时,波斯帝国被逐渐发展起来的阿拉伯人所击败,原本的政治保护不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迅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

一开始阿拉伯人并没有打击他们,甚至一些宗教礼仪和规则制度都被早期的穆斯林所借鉴。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的频繁变更,其宗教政策也随之变化。最终“聂斯脱里派”决定放弃这片区域,开始向更东方的地区发展。

一部分说着波斯语和粟特语的教士,向东进入了突厥语占优势的草原地带。他们很可能当时是沿着“草原丝绸之路”前进的,与游牧民族的“长生天”信仰进行了不错的适应,迅速在草原西部扎下根来。逐渐影响了很多突厥部落,伴随贸易商路发展到蒙古高原,也影响了蒙古诸多部落。当时很有名的: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就信仰着基督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照,初年称为“波斯寺”,后来玄宗改名称呼为“大秦寺”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徐彬说景教已经来到长安近百年了。自唐太宗贞观9年到唐玄宗天宝3年(635-744年),确实已经有了百年历史。有些材料显示,“聂斯脱里派”可能在北魏时期就曾传入中国。但更可靠的记载来源于一块“逆天的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据石碑所载,公元贞观9年一位名叫“阿罗本”的叙利亚人从波斯到达中国长安,并且开始译经。而且由历史名相房玄龄迎接,还获得了唐太宗的接见。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玄宗为其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确实是一件逆天的文物,还是由吕洞宾书并题额

阿罗本和21位传教士带来了530部经书,开始将经书翻译成汉字。并且入乡随俗,将教名改为景教,取“景”字光明辉煌之义,景教由此得名。阿罗本在三年的考察期内,与唐太宗近距离的接触,博得了皇帝的好感,遂被准许在国内自由传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玄龄接待阿罗本一行人(图绘)

随后开始向全国流传,各城也开始建寺称为“十字寺”“大秦寺”,信奉者多为来华的西人,也有中华土著。并且将《圣经》翻译为《序听迷诗所经》、《一神论》等。福建的泉州是南传中心。到了唐高宗时期封阿罗本为 “镇国大法主”。

唐朝皇帝之所以接受景教,是因为景教在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国家和部落都有不小的影响力。可以利用景教的宗教力量来稳定边疆,接纳景教向丝绸之路的周边国家发出友好信号。从唐太宗开始,景教受到高宗、玄宗、肃宗、代宗与德宗六位帝王的认可与推崇。并且在安史之乱中还曾协助大将郭子仪平叛。

——十字既然是基督教的标志,为何又会带上佛教元素的莲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照

既有皇帝的扶植,这群曾经的“宗教难民”也非常善于将宗教进行本土化的结合。但当时的中国,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外来的宗教有佛教、摩尼教等,原有的传统宗教有道教。

所以本人认为,当时如果想要立足就要选择其中一种宗教作为自己所依附的主要对象或载体。相比较之下,佛教首先也是外来的宗教,而且始终处于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主体;其次,佛教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影响力、渗透力都是足够强大的;佛教体系庞大又兼收并蓄,利于学习容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祥云环绕的中国莲花托起着基督教的十字架

我们再回头看这块公元781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部可以看到祥云环绕着中国莲花托起了基督教的十字架,碑文中的记载大量引用佛教用语,这显然受到了中国道儒两家文化的影响。

碑上刻的1780个汉字,另有数行叙利亚文字,记述了景教在唐朝的传播情况;景教的教义、教规;对唐朝的颂歌以及景教传教士的名字等。从这块石碑中就可以看到,景教在中原地区的汉化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这些壁画,在唐代应该是中国形象才对

景教在中国发展的演化过程中,大量参考佛教的概念。有趣的是,四福音书的作者,均改以“法王”称呼:马太是明泰法王、路加是卢珈法王、马可是摩距辞法王、约翰唤成瑜翰法王。他们把教堂称作“寺”;大主教称叫“大法王”;教士自然叫作“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称呼十字莲花

在借鉴了佛教道教等本土化宗教后,景教更加接地气,让唐朝子民更加容易接受。辉煌时期,全国寺庙上百座、教徒在唐朝近20万人。所以,在唐朝景教称呼“十字架”为“十字莲花”也并不奇怪。

——景教在中国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的灭佛多半因为劳动力和税收问题

西方的基督教虽然在东方这片土地上开始风靡一时,北方草原和中原地区都生长出了信仰的果实,然而还是迎来了景教衰败的时刻。由于景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是依赖佛教,到了唐武宗的时候。公元845年,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之一的唐武宗毁佛事件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巢起义

景教受到严重的波及,二千余教士被驱逐。景教在中原地区几乎绝迹,很难在史料中再找到其踪迹,但在辽、蒙等周边政权中仍自然存在。虽然灭佛事件之后,景教受到严重打击,但在大量胡人商贩的流动下,并没有完全消失。直到唐末时期,藩镇割据,唐中央和节度使之间的矛盾升级最终引发了黄巢暴民起义,这时的景教在中原才开始彻底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背上的蒙古,大规模的征服,差点被欧洲人认为是东方的约翰长老

直到铁木真将蒙古统一之后,元朝入主中原,带来了很多色目人,他们中有许多是信奉聂斯托利派的贵族和士兵,也正是他们,在东亚推动了该教派的第二次兴盛。短暂的宗教回流,他们与天主教方济会合称也里可温教,也称十字教。但当时,他们面临着佛教、犹太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传统的儒教影响,发展的并不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朝时期的聂斯托利派石碑

最后一次彻底消失应该是在明朝时期,当时在强烈的政治打击下,景教在东亚大陆上基本消失。而当西欧的传教士从海路再次来到中国时,已经是天主教的利玛窦这一行人了。但这时明朝内地已经很难再见到景教的信徒了。

不过在明熹宗天启三年,西安掘出了这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时,也是震惊了当时西方各国的传教士。再后来,蒙古帝国的势力范围内也兴起了改信伊斯兰的运动,景教教众再次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当时的传教士,如何看待景教在中国曾经的辉煌

不过一直到今天为止,聂斯托利派依然在伊拉克、中亚和印度等地存在。通过与罗马教廷的和解,这一分支已经不再被视为异端。他们还发展到了香港,在那里建立了世界最东方的一个教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