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宅,一般是指足不出户,也指没有工作在家待业或者有工作,但很少出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也算是一位爱“宅”的人了。

陶渊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渊明早年受过儒家教育,又受到当时流行的老庄思想的熏陶,在他的身上,同时具备儒道两家的修养。

“学而优则仕”,陶渊明曾经五次做官,但每次的时间都不长。

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回乡。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陶渊明三十四岁,加入桓玄幕府,后因母亲去世,辞官回乡守孝三年。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陶渊明四十岁,出任镇东将军刘裕的参军。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陶渊明四十一岁,出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四十一岁,出任彭泽县令。十一月,解印辞官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陶渊明每次做官的时间都不长?

真的是像他最后做彭泽令时所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吗?那陶渊明当初为什么还要出仕为官呢?

我认为导致陶渊明辞官不做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做官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陶渊明没有办法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标准主要是看门第,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尽是无识无能之辈占据高位。像陶渊明这样的寒门学子却只能做低级官吏,还要被驱使、被鄙视,伤心之下只有求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东晋末年是一个社会极剧动荡的时期,战乱频繁发生,能被重用的官吏要么是能够亲自挥刀冲阵破敌的勇将,要么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臣。而喜山水,善作诗的陶渊明认为自己既然不能被重用,就不如辞官回乡,寄情山水隐居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就是,此时的陶渊明已在官场上漂泊十几年,应该小有积蓄,足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稳定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渊明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让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中国“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的鼻祖。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