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最正统的君权是周天子,但是,随着东周列国分裂,君主的权力大大下降。真正的君主集权制是由秦建立,并随着秦的统一而成为“大一统”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的。

董仲舒通过对《春秋》的独特阐释,重新树立起“天”的理念,说“天人相互感应”,所以“天”是人世间政治的最终依据,从而提出了主张:皇帝是天子,君权天命。

学历史都知道,中国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是争鸣,各种思想蓬勃发展,而孔夫子的地位是到了汉朝时期,由董仲舒奠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孔子》孔子与学生形象

那么,董仲舒为什么要选中儒家学说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董仲舒的思想不是儒家一家的思想,他是以儒家为思想内核,吸收了阴阳家、墨家、道家、发夹等学派学说之后,融合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天人学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想核心:皇权神授

汉初统治者的困境,也是董仲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从革命专为统治者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之前一期也讲过,秦始皇想用“五行终始说”来证明,秦取代周的合法性,用法家的严酷治理行使君权,但实际上效果大家都看到了,秦二世而亡。

皇帝是天之子,不是董仲舒创造的,但是董仲舒把它发扬光大发,用以作为其思想核心,以强调皇权的正统性,来加强君权和大一统的长治久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嬴政影视形象

为稳定而选择了孔子

董仲舒认为,秦主要亡于用法太过, 主张用儒家的仁义教化代替严苛的刑罚。董仲舒在政治上强调统一,权力归于皇帝;在思想上也强调统一,这就是著名的“罢黜,独尊儒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突出儒学在中的地位,使儒学成为官学。董仲舒的最终目的是想要取得全面的“大一统”,以保证汉朝的长治久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董仲舒政治思想研究》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与汉代的天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