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每年牛郎和织女还可以相聚一天,可白居易自己,他的爱情在哪呢?

我们来讲一个发生在唐朝诗人白居易身上的爱情故事。如果给这个故事加一个形容词的话,那只能是:虐心。就像所有爱情悲剧的原因一样,错就错在双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和这个女人,因为封建礼法,都沦为了爱情的牺牲品

牛郎和织女还可以相聚一天

曾经有人说,白居易是个渣男。一开始我也无法接受这个观点,但仔细想想为什么偏偏是他总能在浔阳江头、鄂州河畔这种地方邂逅落单美少妇,每次还都过去跟人家聊两句?并且他的晚年也确实较为风流,写的艳诗也是当时顶尖的“小奴捶我足,小婢捶我背。锁开宾阁晓,梯上妓楼春。

如此骚气的白居易,可能是经历过仕途坎坷、国家动荡之后的颓废,也有可能是因为被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打击所致。在白居易放浪形骸的内心深处,应该有那么一块破碎的爱情记忆。

——安史之后,白居易与湘灵的初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收缩势力范围,但内部中央与地方经常产生摩擦

白居易出生(772年)在盛唐之后,唐帝国的地方节度使和中央政府经常会闹一些摩擦,搞一些叛乱。刚出生的白居易就从战乱中的河南新郑搬走了,之后父亲在徐州彭城县任县令,为躲避战乱就让他和母亲就住在不远的安徽宿州符离。白居易就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这一年应该是建中四年(783年),连年的奔波之后,他们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在母亲的教导下,白居易(11岁)与兄弟们一起奋发读书。母亲陈氏也是相当严厉,世敦儒业的家庭骄傲并不允许他们跟村里的小孩一起玩,只需他们读书。少年时的白居易应该也相当听话,从学诗词歌赋到背诵儒家经典,学到舌头生疮,手磨出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着《长安十二时辰》的小丫鬟想象一下那时候孩子的样貌吧

看着村里其他小孩爬树、捉鱼、登高,小白居易估计也是羡慕的不得了。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一个轻灵的身影毫无预兆的出现在他的面前。那是怎样的一位明朗欢快的少女,也许就在第一眼看见她时,就已经爱上了。

被母亲管教不许与村里小孩玩耍的白居易,不知道哪借来的勇气敢去认识这位少女,并得知少女名叫:湘灵。乡村贫寒的少女应该第一次认识这样瘦弱白净的少年,而少年应该也喜欢这样轻盈灵动的少女。《邻女》可能就是他那年送给少女的情诗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那年贞元7年(791),他十九岁,她十五岁,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妖猫传》中的白居易,可能年轻时遇到湘灵便睡觉时也会微笑

可能那时的白居易还没有体会过,“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的痛苦。因为在遇到湘灵之前,白居易本是不知何为爱情的。此前所学到的都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爱情在唐朝可能就只是在“平康坊”里获得的精神消费。但遇到湘灵之后,他开始懂得什么叫“非卿不娶、之死靡它”。

就像现在烂俗泡沫剧里的剧情一样,这段私定终身的爱情很快就被白居易的母亲发现了。母亲陈氏认为白居易日后是要走仕途的,娶的必须是高门贵族女子,以他的才华浪费在村姑身上是绝对不允许的。虽然陈氏棒打鸳鸯,但白居易并没有屈服。

—— 爱而不能得,相思别湘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局好起来,唐朝也即将迎来中兴

贞元9年(793),动荡的局势有所好转,白居易的父亲也迁任襄阳别驾。白居易也将要和热恋的湘灵分别。而流传下来的这首《留别》也许就是他写给湘灵的诗。

秋凉卷朝簟,春暖撤夜衾。虽是无情物,欲别尚沉吟。况与有情别,别随情浅深。二年欢笑意,一旦东西心。独留诚可念,同行力不任。前事讵能料,后期谅难寻。唯有潺湲泪,不惜共沾襟。

两年的时间里,两人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日子,缠绵的感情这时却要分别。而在路上他第一次在诗中留下了爱人的名字《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在襄阳生活的时间里,虽然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他依然忘不了那名宛若天仙的少女、忘不掉她捧着脸看他的眼眸、忘不掉她听自己吟诗时的认真、忘不掉自己离开时她泪眼婆娑的样子。白居易的内心应该会说:湘灵,我想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湘灵,我想你了。

贞元10年(794),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终于襄阳官舍,享年六十六。父亲去世后,白居易一家人再次回到符离。按照当时的礼法,白居易需要披麻戴孝,在家丁忧三年,因此与湘灵重逢。直到贞元12年(796),白居易丁忧完毕,他鼓起勇气恳求母亲让自己迎娶湘灵。但母亲依然不许,并阻止两人来往。这一年白居易已经25岁,湘灵已经21岁。这年纪,在那会儿两人也早就该有娃了。

贞元14年(798),相思苦涩无语言表,只能化作诗文《长相思》: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的爱情,究竟为何如此悲惨

27岁的白居易依然爱着湘灵,23岁的湘灵依然还在等着白居易。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好似《长恨歌》里的“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巧合还是白居易的有意为之。而《长恨歌》写的是杨贵妃与唐明皇,还是湘灵与自己?

就是因为所谓的门户,就要拆散他与湘灵吗?不甘心的白居易希望自己能够借助入仕的力量来改变母亲的看法,如果他凭自己的本事获得功名那么母亲或许就会同意。也许这就是白居易当年奋发读书的原动力吧。

——错过的应该就是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城是白居易一生的重要转折地

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在大哥白幼文和叔父白季康(宣州溧水县令)的引介下来到宣城,拜见了时任宣歙观察使崔衍。崔衍很赏识他的才华,对他很器重,于是白居易便寓居于宣城。当年秋季,崔衍荐举白居易参加了宣城州试,被选为应贡进士。

高兴坏了的白居易回到符离10个月,以新科进士的身份求母亲同意自己将湘灵娶回家,可母亲还是拒绝。在唐朝,中了进士并不能直接当官,还须经过吏部的其他考试,并且还要等待官位的空缺,有的人等官等了5年10年的。所以白居易的母亲陈氏并不认可他进士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都长安依然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地方

没办法白居易只得重回长安等官去,回到长安的安居易这时认识了日后的好友元稹。两人很快成为知己好友,一起攻读吏部的考试。再一次喝醉之时,白居易才发现原来元稹和他类似,心里也住着一位姑娘:崔莺莺。夜深人静之时,元稹与白居易躺在榻上、转过头来辗转难眠,漫漫长夜,他们一个在想着莺莺,另一个在想着湘灵。

贞元19年(803),白居易与元稹过了吏部的考试,被授予了校书郎。有了正经的官职身份,需将家迁至长安。冬日里,他赶紧回到符离老家,再次请求母亲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不断地拒绝白居易

但门户大于一切的白母陈氏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并且要全家迁走。要求儿子娶门当户对的女孩是有原因的,据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先生推测,白居易的父亲与白母陈氏其实是舅舅与外甥女的关系,近亲结婚感情生活可想而知,所以行为有所偏激固执。可这时白居易已32岁,湘灵也已28岁了。

白母陈氏的决定,让白居易该如何面对那个等了自己十多年的湘灵。当白居易告诉湘灵,他要搬到长安却不能带上她时,湘灵的表情会是什么样?泪眼漫漫的湘灵只能与这个相爱的恋人就此别过。而白居易则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白居易走了,留给湘灵的只剩一首《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稹与白居易都输了,把自己的爱情给输掉了

当白居易回到长安后得知,好友元稹迎娶了京兆韦氏的女儿,终究还是辜负了初恋崔莺莺。皆是为仕途牺牲了爱情,元稹如此,他也如此。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调任周至县尉,也进一步的贴近劳苦大众,忙碌冲淡了他对湘灵的思念,让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公务上。在一次与朋友仙游寺散步时,众人聊起了当年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朋友提议白居易作诗一首。朋友本想让他批判一番,结果白居易却不由的写成了《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恨歌是写的谁呢?杨玉环还是湘灵呢?

应该是湘灵的身影还停留在白居易的心中,白居易到底是在写唐明皇还是在写自己,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回首再见已是故人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还是结婚了。在母亲以死相逼的情况下,白居易娶了好友杨虞卿的妹妹弘农杨氏,那年他37岁,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晚婚了。白母陈氏看着比自己门第还高的新媳妇,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但白居易的内心应该是落寞的,在婚前作诗《宿杨家》最能体现:

杨氏弟兄俱醉卧,披衣独起下高斋。夜深不语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阶。

虽然并无提及内心世界,但总觉得他在深夜失眠不言不语的站着,看着圆月,应该在思念谁。妻子杨氏大家闺秀、举止得体,但爱情不会因为你好就有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好看,在得体的妻子,却也不是初恋了

元和六年(811),白母陈氏去世了,他与湘灵最大的阻碍已经没有了。但这时白居易已经40岁了,而且也已经有妻子了,作为男人他要对杨氏负责。但这时的白居易心中应该还有那个人:湘灵。就在这一年的某个冷雨夜,他写下了这首《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这近乎白话的诗句透漏着白居易简单直接的思念与惆怅,不愿效仿王维在妻子离世后沉浸佛理解脱痛苦。白居易不愿忘记,哪怕每次记起时,都是一场痛彻心扉的凌迟,也绝不想忘了你!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43岁的白居易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触怒了皇帝。后来又被小人诬陷不孝,这才被贬到江州担任司马,也就在这一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偶遇琵琶女写下来著名的《琵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琵琶行又让白居易想到了谁

但对于白居易来说更重要的是,他在被贬的途中遇到了一位故人。正是湘灵,符离一别已是12年。这时的白居易44岁,湘灵也已40岁了,那年本是恋人,如今两鬓花白。相遇的他们场景到底是怎样,我们无从得知,不过还是留下了两首《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外相逢也许也是一种痛苦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

也许你会觉得,白母陈氏已故,白居易应该带走湘灵。还有部分朋友认为湘灵这时仍未嫁人,与老父亲一起漂泊,但很可能湘灵也已嫁人,而白居易也已经有了杨氏。可能湘灵已经是白居易内心的一种执念。用白居易另一首诗《有感》来表达:

绝弦与断丝,犹有却续时。唯有衷肠断,应无续得期。

相别12年,他们可能也无法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思念,感情这东西错别一时便是错过一世。曾经期盼过得感情,在时间的冲刷下,可能真的无法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李隆基与杨玉环一样,失去的便回不来了

——如影随形的记忆,难以抹平的伤痛

长庆四年(824),53岁的白居易在杭州刺史职上任满,回京述职,他还特意去了一趟符离,想去看看湘灵。但伊人却已杳无音讯。那该是怎样的失落,可真的找到又能怎样?这就是历史给这段感情的最后一则记载。

晚年的白居易生活的怎么样呢?在东都洛阳修建起大型宅院,天天在家里当宅男。行事作风与以往大不相同。是因为一生的仕途不顺,也是因为国家的动荡,或许也因为心中的痛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纵有时也是一种痛苦

开始学会放荡的白居易,经常流连忘返于青楼花馆,还公然在家里蓄妓,他说:不得当年有,犹胜到老无。用现代话可以评价为:骚气的老渣男。当年没有得到的湘灵,而如今加倍补偿自己。晚年的诗句有些,也不便告知,总之相当艳丽!

这时的白居易不仅嗑蠢(春天)药(钟乳),养的也都是十五六岁的姑娘。种种荒唐之事,在当时不能说道德有问题,但确实不同他往日里的堕落。用现在两句话可以理解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白居易不知道又会怎么样面对自己的内心

当一个女人错过那个她最想嫁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挑剔。挑剔是因为,谁都不如你。

当一个男人错过那个他最想娶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随意。随意是因为,反正不是你。

而白居易可能在晚年依然无法忘却那位灵动的少女,因为在梦里又遇到了湘灵。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