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台风"战斗机入围加拿大下一代战斗机选型之后不久,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防务分部在近日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表态:该公司主动向加拿大政府和外界表示,由于美国和加拿大共同组建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在信息共享等层面的要求过于苛刻,空客公司已决定让"台风"战斗机退出竞争。

可以肯定的是,在"台风"和加拿大无缘之后,这份价值近200亿美元的战斗机大单已经几乎确定落入美国人囊中,"规则"似乎已经成了美国排挤对手,甚至是盟友的最好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和F-35齐飞的"台风"战斗机,它的出口道路在近年来堪称十分不顺。

就单从加拿大本次战斗机选型竞标说起,在几个月前,加拿大政府也曾有过一次竞标规则上的调整——在美国方面的明确施压之下,原本没有竞标资格的美国洛克希德-马丁F-35战斗机又奇迹般地入围,更在"台风"战斗机离场之后成为数一数二的"夺魁热门"。

可以这么说,尽管这两次规则调整纸面上的结果不同,但核心方向完全一致:不管吃亏的是加拿大还是欧洲,得利一方永远是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加拿大庞巴迪的客机工厂,眼下该厂已经归空客公司所有。

对于这次战斗机招标选型,加拿大的态度从五年前就非常明确:花费上百亿美元购置的战斗机不仅要"能打",这笔钱还得用在加拿大的航空工业身上,至于军工企业的投资是用来建造战机总装厂,还是把加拿大的航空工业整合进自己的全球供应链,加拿大国防部的要求实则非常宽容。

而这样的规则和态度,对于欧洲空客公司而言无疑非常有利:空客才刚刚接手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C系列支线客机业务,几乎坐拥天时地利人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F-35战斗机的全球供应链示意,遍布全球的利益分配早已定型。

而空客公司"台风"的长板,正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F-35的短板:即便加拿大已经分得了部分F-35机尾零件的生产份额,F-35项目也不可能对加拿大做出任何"规定外的倾斜",而这也是按照原本规则,F-35战斗机难以参与加拿大下一代战机选型的根本原因。

但对于加拿大定好的规矩,美国人的态度也十分强硬:五角大楼就明确表示,加拿大设定规则把F-35拒之门外的做法违背了"F-35研发规则",潜台词就是美国可能将加拿大赶出F-35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至今仍"搁浅"在美国的土耳其F-35战斗机。

在这样的威胁之下,加拿大不得不"破格"把美国F-35纳入考量范围。但就这样还不够,美国早就打算把盟友的"台风"赶尽杀绝,以除后患——于是乎"北美防空司令部"就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而根据北美防空司令部的要求,加拿大下一代战斗机必须要有足够的"情报透明度",足以向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盟国(实际上就是美国)共享情报,"台风"战斗机便最终折戟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投掷战术核武器的美国F-15战斗机,战术核武也极大限制了北约盟国选购战斗机的范围。

同样的,在欧洲国家自己的战斗机选型计划当中,美国主导的北约也在向着对自身有利的方向,歪曲所谓的"共同规则":只不过是把名头从"情报共享"换成"战术核武",并限制盟友自研的战斗机不能投掷美国核武器罢了。

当然,在美国暂时占据北约和北美防空司令部主导权的今天,这样的肮脏手段能确保美国获得利益,但这同时也向全世界传达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曾经的"美国信誉"早已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