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袭的沙特工厂

9月14号,沙特东部距利亚德300多公里两处石油设施遭遇无人机袭击并引发火灾,沙特能源部长表示,沙特阿美的两个石油设施已暂时停产,导致该公司削减约一半的总产量,减产幅度高达570万桶/日。受沙特阿美遇袭事件影响,本周一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高开逾10%,随后一度冲高近72美元/桶,涨幅最高逼近20%,为近三四十年来所罕见。

9月16号,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发言人称,目前所有迹象表明,两次袭击中使用的武器均来自伊朗。尽管也门胡赛武装承认是其所为,但美国方面指认伊朗是袭击沙特行动的支持者。美国领袖特朗普指出,一旦确定袭击真凶,将有可能发动军事打击。美国已经一切就绪,子弹已经上膛,就等着沙特阿拉伯出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石油设备

美国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随即呼吁,迅速采取报复行动,建议对伊朗的石油设施实施打击。而伊朗方面也坚称美国才是袭击事件的最大获益者和元凶,伊朗媒体16号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海湾地区又扣押了一艘涉嫌向阿联酋走私柴油的船只,此外伊朗外长扎里夫15号表示,美国正在谋求与伊朗进行极限直接的对抗。

同一天伊朗革命卫队航空部队司令哈吉扎德指出,在伊朗周边两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美军基地、航母都在伊朗的导弹射程范围之内,哈吉扎德同时表示,伊朗已经做好了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如果美国做出反应,我们就会打击这些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导弹

此次美国反应之所以如此“大条”,与其布置在沙特的武器装备在此次袭击事件中的表现很有关系。美国在沙特部署了“爱国者3”防空系统,同时沙特拥有庞大的F-15机群,而这些设施在此次无人机袭击事件中都成了聋子的耳朵,这令美国人相当恼火。如果隐忍不发声,将很可能让中东一些国家如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对美国的防空体系失去信心,从而转向俄罗斯的“S-300”、“S-4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

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媒体透露,伊朗已经主动发出谈判邀请,希望和美国重新举行会谈,但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穆萨维在16号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伊朗总统鲁哈尼不会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会面,穆萨维还对欧洲方面发出指责,称欧洲在履行其对伊核协议的承诺方面没有希望的空间,如情况继续恶化,伊朗将采取第四步措施,按计划减少对伊核协议的承诺。

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事件使得本来就日益紧张的中东局势又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霾。美方会不会利用此次机会,悍然对中东巨头伊朗发动战争,仍然还不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