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期盼和感慨,今有“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的美食诱惑。

近年来,吃螃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以吃上正宗阳澄湖螃蟹为耀。不过,阳澄湖螃蟹的走红,也带来了许多乱象,比如洗澡蟹的出现,各种冒牌的阳澄湖大螃蟹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根本无法分辨。

此外,就是吃螃蟹的不断流行,让螃蟹宴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还记得那首“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需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的《螃蟹咏》吧?!

大螃蟹未上市,“纸螃蟹”礼券已横行

按往年经验,中秋节前后开始吃蟹。但今年中秋在9月13日,和往年比起来,来得有点早,而正宗阳澄湖大闸蟹9月23日才开捕。

不过,这也没有抵挡住消费者对大闸蟹的热情,虽然大闸蟹还躺在阳澄湖里,但是这并不妨碍市面上的大闸蟹提货券卖得热火朝天,朋友圈里、电商平台上各种预售的大闸蟹礼品券早已供销两旺。苏宁方面的数据也显示,今年的大闸蟹销售火爆,蟹券销量同比增长142.3%,且年轻消费者占比超过36%。

那么,如此火热的大闸蟹提货券究竟是什么?

这种螃蟹券被业界称为“纸螃蟹”,从资本市场来看,“纸螃蟹”本质上是一种“商品证券化”的形式,属于预售券,消费者可以用大闸蟹券直接在承兑网点随时提货。

而“纸螃蟹”这种以券换取实物的形式早在十年前就有了,从“月饼券”到“螃蟹券”,某种程度上看,是因为市场对于月饼和螃蟹的大量需求,映射出人情社会的世故需求。其中,阳澄湖大闸蟹名声在外,甚至不少人是慕名而买,只为一尝美味。

据说,每年阳澄湖大闸蟹的总销售额都能达到300亿元以上。但是,阳澄湖大闸蟹每年的真实产量也不过近2000吨,约合人民币几亿元。这样看来,市面上其实大部分的阳澄湖大闸蟹都是假货,而大闸蟹市场的火爆,就为“纸螃蟹”提供了生存空间。

此外,由于螃蟹的成熟时期、储存条件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求随买随吃,对于商家来说,这种时令商品的进货数量和时间往往是个大问题,但是大闸蟹券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货损的问题,还能提前收回现金。对于消费者来说,收到大闸蟹券要比直接收到一箱大闸蟹要方便太多——不仅可以“随吃随取”,如果不爱吃还可以转赠他人,避免浪费。

所以,“纸螃蟹”能起到送礼作用却不需要实物的形式成为当下的一种潮流。

一张“纸螃蟹”背后的商业逻辑

俗话说: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

关于螃蟹券,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经销商印刷2000张面值500元的蟹券,400元卖给企业采购人员,企业采购人员拿去送礼,收礼者以250元的价格卖给回收者,回收者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回购螃蟹券每张赚100元,轻松赚到20万元。”

在这一连串关于螃蟹的交易里,没有出现一只螃蟹,经销商除了印刷费用似乎也没有其他的成本,却靠2000张蟹券直接完成了20万元的盈利,令人惊叹。这还只是蟹券盈利的一部分,螃蟹有产期,蟹券同样也有提货时间的限制。比如说今年中秋公司发的蟹券,需要在开湖后才能提货,有效期限则在2021年的12月1日。

时间的限定也就造成蟹券在转赠、等待的环节中,容易被遗忘或错过提货时间,导致螃蟹券作废。

对蟹券商家来说,这又是一笔白赚的利润。有业内人士透露,预售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忘记,这两年蟹券每年都有将近10%-20%的不提货比例。

螃蟹尚未捕捞发货,消费者也没有吃到嘴,螃蟹券转了一圈,产生了大量的现金流,再加上10%-20%的不提货比例,这对蟹企来说几乎是一门可以躺着赚钱的生意。

送礼文化催生的“大生意”

有人认为,这场生意看似魔幻,但其实还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毕竟有需求才有市场,蟹券的火爆是因为它的确满足了部分人特定的需求。但是,“纸螃蟹”风行一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解决了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现实困扰。

比如:某些发行螃蟹券的商家无需起早贪黑找货源,也不用担心螃蟹生病坏死而折本,在一点腥都不沾的情况下,就完成了整个交易。

“养蟹不如卖蟹,卖蟹不如倒券”,“纸螃蟹”沦为“纸上谈兵”,已经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螃蟹以横着走闻名,没想到的是,有些“纸螃蟹”也继承了螃蟹家族的“优秀基因”,在市场上依然可以横着走。

更主要的是,这种“纸螃蟹”的礼券看上去很繁荣很热闹,如火如荼的,但隐藏的危害却很大,包括公共利益的牺牲、公共财产的流失等。而在送礼过程中,商品价格被不断抬高、假货充斥市场等恶果最终只能由消费者买单。

更让人担心的,是礼券变相提供了腐败空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这么多年,各级各地都在严查违反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但商家到现在还以“送领导”为广告语,因公款购买、个人收受大闸蟹等礼券被曝光者也屡见不鲜。各地纪委在中秋国庆前纷纷发出通知,“严禁公款购买赠送节礼、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特别是收送礼券、代金券、购物券、购物卡、大闸蟹券、月饼和名贵特产”等表述,足见大闸蟹券、月饼券对党风政风的危害。

如今,“纸螃蟹”大热的状况终于有所回落,值得肯定。这中间,最大的制约因素,恐怕是自上而下的廉政之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月饼券也好,“纸螃蟹”也罢,早已不再有往日的风光。越来越高端的螃蟹产品,正在逐渐走回平民化消费路线。

这也表明,监督没有尽头,治理需与时俱进。对于那种变着花样送礼行贿的行为,哪怕是借着某种社会时尚作为幌子,只要触碰到底线,也一样有必要严格管理。螃蟹绑上绳子,就不会横着走;“纸螃蟹”横行,违背市场规律,侵害消费者权益,也要给它绑上一根监管的绳子。

总之,在这样一个重视送礼的社会,商品脱离本身的价值,促使商家改变经营的初心是一种必然。螃蟹礼券横行,诚信经营者失落,这样的市场更让人心寒。人们寄希望于礼品开路,而不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只有这种变了味的送礼文化得到遏制,人们不需要通过送礼获得特殊利益,类似于螃蟹券这样的礼券才会退出市场舞台,否则到最后消费者要想买上一箱好蟹,恐怕真的是难上加难!

原创:姜雪环

来源:新商业NEW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