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工匠细讲

《长安十二时辰》真香!当主角张小敬通过晁分提供的关键线索抵达了长安大仙灯内寻找名匠毛顺。这位毛顺大师曾在剃头匠、元载、李必等多人口中出现。一直活在台词中的毛顺大师,最终死在了爆炸之中。

当我们看到毛顺建造的那座宏伟彩灯时,也不禁为唐朝的盛世而感叹。马上就到花灯全亮的时刻了,想想还有些小激动!而在历史上,毛顺应该是确有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集里就出现了毛顺的名字

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中记载: “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影灯,设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设蜡炬,连属不绝。时有匠毛顺,巧思结创缯彩,为楼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乃以灯为龙凤虎豹腾跃之状,似非人力。”

这么看来,毛顺的灯应该是建在东都洛阳,而且被夸赞成为“似非人力”,看起来不像人工做的。高150尺,那基本上就是45米,大概就是现在15层楼那么高,跟剧情中的差不多。而且人家是连做了30栋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座大仙灯也称为接下来的焦点

唐帝国的国力强盛,开元盛世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能被称作为“盛世”的时期。其他的大多被称之为“治世”,其他被称为“盛世”的都有争议,唯独“开元盛世”无人质疑。就是一个这样政局较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又吸取了东西方外来文明,使工艺发展达到一个高峰期的时代。这些繁荣与富足很大程度都体现在了这些工匠们从事的手工业上。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唐代的手工业为何会如此繁盛。

——多层次管理下的大量工匠,保证了官府手工业的长足发展

唐代官府手工业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的类型繁多,但由于管理体系相对完善,有效保证了官府手工业的长足发展。从整体上看,唐代中央机构与地方部门双管齐下,相互补充,各司其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晁分

作为六部之一的工部,是唐代官府手工业的首脑机构,而中央官府手工业的具体管理机构,则是少府监、将作、军器监等。工部设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名义上是手工业的最高官署,但实际上主要侧重于公共工程。实际操作都交由少府监、将作等部门负责。

唐代政府通过政治、经济等各种手段控制着大量民间个体工匠,以此为官府手工业提供了优秀工匠,保障了技术骨干力量。官府直接控制的工匠人数之多,仅少府监有工匠19850人,将作监有工匠15000人,而像杨贵妃那样的贵族私人工匠还不在统计之内。

——吸收民间与外来技术,创造唐帝国的手工业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胡人舞蹈木俑,当时外来人带来了大量艺术与工艺

唐代官府手工业工匠的主要来源还是民间的个体工匠。虽然政府直接控制了大量工匠,但数量上就整个民间工匠而言还是少数。民间大量工匠家族经过若干代的经验积累,都各怀绝技,为了保持社会竞争力绝不会轻易对外泄露。不过面对官府的严格要求,民间个体工匠的技术对于官府却是公开的。

不仅是从民间吸取技术,唐代官府手工业也从外籍人士中获取大量先进技术。唐代国势强盛,对外政策较为开放。外籍人在赋税徭役上比本地人要轻,这为他们的贸易也提供了一定便利条件,优厚的待遇吸引了更多工商业外籍人士来唐,外籍工匠更是接踵而至。

——完善的管理体系下分工明确

当时复杂的类型里可粗略的区分为:中央政府在京师直营手工业、建筑及公共工程手工业、地方政府经营手工业、中央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除了这四种还有军事手工业和一些分散而又特殊的官府手工作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舆图

  • 中央政府在京师直接经营的手工业,是唐代官府手工业的主体:

少府监为唐代官府手工业的最高管理机构,令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监、诸铸钱监、互市监。五署中除掌冶外另四署都是京师直营手工业的主要机构。

在京师统治者最离不开的就是纺织品,所以也是京师官营手工业的基本生产内容。唐代京师手工业的生产单位是“作”,仅织染署就有25座,包括纺织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及每个环节。正是因为唐代京师经营的手工业分工如此之严密,所以唐代手工业产品精美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出土于法门寺

考古发掘了不少唐代京师直营的手工业品,如山西宝鸡扶风法门寺地宫内的大批金银、琉璃、宝珠、玉器和各类丝织品,制作之精美、品类之多就是典型案例。

  • 建筑及公共工程手工业,在唐代手工业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工程建设以京师与其他城市的建筑业为基本内容。唐代长安和洛阳两都的建设,是古代建筑史上的盛举,其宏伟程度在世界前列。不仅有两都工程,也有其他地方建筑,同时还有一些特殊内容的工程。另外各台省监寺、学校、陵墓等建筑的修缮,也是其经营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在杨贵妃的庇佑下显赫一时。在安史之乱中自杀

王公贵族对自己的宅院往往也是“土木之工,不舍昼夜”,动用大量官府工匠。包括一些重要的栈道、漕运等工程,也是由政府直接经营。唐代公共工程建设在整个官府手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地方政府经营的手工业,满足地方政府与官员需要

与京师直接经营相对应的地方手工业,是为了维护当地的统治。地方手工业,帮助筹集当地政府的日常开支,也满足了地方官吏的奢侈欲望,也能够为中央上供地方的一些手工业精品。

由地方经营的手工业设计范围非常广,包括了日用品、进贡品、奢侈品、兵器制造、城镇建设等等。狄仁杰也曾经说过“修筑池城,缮造甲兵,州县役使,十倍军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章怀太子墓壁画《西客使图》(局部)

唐玄宗时期扬、益、岭表刺史为了向杨贵妃献媚,“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各地的贡品不少都属于手工业品,而且样式丰富,精品不在少数。

  • 中央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主要以资源为主

中央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一般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比如:冶煮、铸钱、酿造等手工业。这些都属于当时的国有资产,也是封建社会的国家命脉,绝对不允许地方或个人涉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矿井

由于矿山、盐池资源都远离京师,所以中央政府都会派官员或委托地方官员代管。唐代统计的盐池18处、盐井640处、官署银、铜、铁、锡矿168处都由中央政府垄断。在唐玄宗时期全国有铸钱炉99处,分布以绛州为主,还有扬州、润州、宣州、鄂州、蔚州、邓州、宜州、扬州、定州等。通过严格的管理与惩处制度保障了铸币业的监管。

唐代的各州矿产,有一部分涉及到当地百姓,政府通过征集当地百姓来开采。被征集来的百姓自行开采,政府只是统一收取矿税或者收矿产,具体的收取主要看当地官吏实施。

  • 军事手工业在唐代得到迅速的发展

最早的武器生产管理部门就是少府监,由于军事手工业的特殊性,于是后来专门设置里军器监,并严禁民间私藏和制造。军器监最早见于北周,唐代成为定制,玄宗时又设北部军器监“掌缮甲弩,以时输武库。总署二:一曰弩坊,二曰甲坊”。军事手工业管理部门职能的专门化,也表明唐代军事手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槊,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由于制作难度大,五代后基本消失。

唐代的军事手工业我们日后再细讲,其实唐代也存在着大量临时的私家工匠。史书记载“凡诸行宫与监牧及王公自应给者,则割司农户以配”。这些临时工匠不属于少府监管理,而是临时从司农户中分割。司农寺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成为了唐代京师临时性官工匠的基本来源。

在唐代皇帝宠爱的文武大臣还有公主后妃等,往往也能临时得到数量可观的官工匠。如唐高祖李渊曾赐秦王世民、齐王元济各3炉铸钱。这些铸币匠,当属于赏赐给他们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赐点工匠就是玄宗几句话之间

——唐代工匠管理的特点

  • 明确工匠职责制

唐政府规定,凡官府工匠的生产,“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不论地方还是中央的手工业品都需要标记工匠或监官的名字,在考古发掘中也印证了这一事实。

  • 实行工匠征集制度

为了保证官府工匠都是身强力壮、技能工巧者,规定地方州县的工匠以“团”、“火”为单位,在官府服役时不许隐巧补拙,避重就轻。虽然到唐中后期“和雇”的形式普遍存在,但官作坊里的技术骨干不许只交钱不出力。这就保证了唐代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可以拥有足够数量的优秀个体工匠在官府从事生产。

(和雇类似政府雇佣但具有封建社会的强制征役的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顺这种工匠大师就算有钱,也是绝对不许闲着不干活的。

  • 实行工匠培训制度

而且为了保证官府手工业的技术,唐代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府工匠培训制度,制定技艺高明的工匠对新来的工匠进行集中培训,根据情况制定了为期40天到4年不等的专门培训。为了达到培训效果,培训期间的产品必须标明负责培训者的名字,并且“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也就是说还受到官吏的监督。

  • 在大型工程中实行工头责任制

除了具体管理部门的官员外,唐代在一些较大的工程中还设置了工头,对工程负责并对工匠监督。电视剧中的“大仙灯”就算是较大工程,工头应该就是毛顺了。在武则天时期曾经修造名堂,薛怀义“充使督作”。柳宗元也曾记录过工头指挥的情景“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这种高级工匠被称为梓人,拿一般工匠薪水的三倍,并不属于政府的正式官员,应该类似于技术负责人。但由于其特殊性,普通工匠也是“皆视其色, 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级唐三彩

唐代在强身国力的支持下,大量工匠从事手工业。在官府的多层次完善的管理体系下,不断从民间和外来文化中吸取先进手工业技术。经过官府工匠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无数争奇斗艳、琳琅满目的手工业品,使唐代的手工业达到了崭新的水平。

当我们提到工匠精神时,应该想到曾经在中华大地上还有那么一群辛勤劳作的古代工匠。有太多的工匠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了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