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男女相识相知相爱,都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恋爱平台和软件来完成,这样既节约金钱。也提高了效率。而在信息闭塞的古代,成婚是男女一项很正统的事,抛绣球便是其中的一种婚姻文化体现。那么“抛绣球”是怎么诞生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道“绣球文化”,当以宋朝最是繁荣,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北方许多人富裕起来,“大家府”对于男婚女嫁都讲究着门当户对的理念,对于家长的一手操办,成年男女双方不喜欢,都有苦说不出,难为父母命。在这种背景下就出现了“绣球择婿”的择婚仪式,“让心仪的人在台下接球,自己则尽量抛给意中人,相比于私奔的无奈,更好的方式是抛绣球,让老天爷成全自我。北宋诗人朱长文对“抛绣球”的过程,亦有《玉蝶球》来作一描述:“玉蝶交加翅羽柔,八仙琼萼并含羞。春残应恨无花采,翠碧枝头戏作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绣球的由来,另一种则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传说。相传在古代靖西市的农村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阿弟与阿秀。阿秀温柔贤淑,阿弟善良淳朴,有一次,阿秀在一次外出时,邻居一个恶霸给调戏,说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霸得知阿秀与阿弟的事后,为了让阿秀死心,恶霸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她每天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仿佛充满生机,色彩绚丽斑斓。绣球缝制好后,阿秀变卖了自己的手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绣球文化,虽然到后来渐渐消退了,但是它代表着年轻男女对于婚恋自由、美好爱情的无限追求,“不将就,不妥协,遇到美好的另一伴,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好了关于绣球文化的由来,小编我就说到这里。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给我,把你对爱情的追求故事分享给大家。好的谢谢大家阅览,我们明天继续,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