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基本成型后,孔子对此加以修订整理,用他自己的话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这是他结束在外长达14年的羁旅生涯回到鲁国后所做的重要工作,其时孔子已在晚年,但随着孔子的整理,《诗经》在此后由不具备其他属性变成儒家的重要典籍。

孔子希望《诗经》可以起到正面的教化作用。当然,这里的教化自然是希望人们能够从中学习到周初的礼制,从而让人们都能够成为谦恭礼让、温和克制的人。从这一点上来说,今天的我们自然无需照搬其中的所有一切,但是《诗经》中诸多的诗篇通过一种“温柔敦厚”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的一些影响,到今天都仍然在对温厚、克制、勤奋的国人起着无形的指导作用。

那么今天的我们,这一辈子真的还需要再读一遍《诗经》吗?

一、关于《诗经》的教育作用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给《诗经》定下的主基调,或者说主要传播教化思想,而实际上这“思无邪”本身就出自《诗经·鲁颂·駉篇》,“思无邪,斯马斯徂”原意就是指马儿在大道上奔驰不偏斜,才能跑得又远又长。

在《论语·季氏》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是否从父亲那得到与别人不同的教导,孔鲤就说有一次孔子问他有没有学《诗经》,并说“不学《诗》,无以言”,于是孔鲤开始学《诗经》;又一次孔子问他有没有学礼,并说“不学礼,无以立”。

陈亢听了认为自己得知了3件事,1是要学《诗经》;2是要学礼;3是圣人对自己的儿子并没有特别照顾。但如果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还能得到不一样的东西:1是孔子将《诗经》与礼制的学习并列,可知《诗经》在其心中的分量;2是孔子认为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这里不是说不学真的不会说话,而是不能够学会温恭谦让地说话。

其实这一点在如今仍然适用,我们通常见到的国人都是温恭谦让、勤奋务实的,但我们同样无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说话充满戾气,表达立场激进无比,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肆无忌惮的人,这当然与其自身教养息息相关,而一个人自身的教养来自知识对其产生的教化以及身处的环境。

就像《诗经·卫风·淇澳》中所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又如《诗经·邶风·简兮》中所说“有力如虎,执辔如组”,一位真正的君子文能安国,武能定邦。当然谁也不会要求一位普通人成为这样的人杰,但至少,一个人的张扬和戾气应该是对敌人的,而不是对普通的温恭谦让的人;一位潜心学习《诗经》的人绝不会将戾气、张扬和肆无忌惮施加于善良的人们身上。

二、《诗经》中体现温和克制的相关诗句

对于《诗经》的礼制教化作用,孔子说了不少次,其实我也很多次引用过孔子说的话。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之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周南》、《召南》,就像人正对着墙面站立一般,会怎样?什么都看不见,也往前行进不了。

《周南》、《召南》是《诗经》中《国风》的前2个部分,那么我们先来看这里面的诗篇体现了怎样的礼制教育。

作为开篇之作,《周南·关雎》中有我们无比熟悉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体现了“君子”对于爱情的需求,由此可见,无论孔子是多么的推崇周初的礼教,对于人伦情感这一块也绝对不是采取的严厉禁止,而是认为这是人的基本感情需求。

最后2章,诗中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以及“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已经体现了这首诗最重要的“克制”。孔子很少正面评价《诗经》中的具体诗篇,但对于《关雎》,他说,“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指乐曲的结束或尾声。

这首诗正是体现了男女交往虽是正常情感,但也需清醒克制,由此这一篇的主旨与“思无邪”高度契合,同时也让人们从这首诗被编排至开篇就可以看到孔子对于礼制教化的重视,所以他才又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再来看一首《召南·江有汜》,诗中说,“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这是讲述女子被丈夫抛弃的诗篇,我们知道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女子的地位便再难以得到保证,这首诗其实也体现了这一点,周朝的礼制同样是允许男子娶妾,甚至王室诸侯都存在媵妾制度。

女子被抛弃自然心中不满,但是她最后又说了什么呢?“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这是说丈夫回家,也没有带上我,还不到我身边来,我悲歌长啸抒发我心中的郁结。

这里同样体现了礼制中要求的女性的一种克制——无论丈夫是多么不堪,多么对不起我,甚至抛弃我,我都不会有太多的愤怒和怨恨,更多的应该是温婉和克制,若是要怨恨,也应该是怨恨我自己做得不够好。

这样的内涵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可笑,甚至有些荒谬,但是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却起了至关重要的教化作用,甚至于在此后的2000余年中,一直产生着重要的礼制引导作用,也因此才有宋元之后,因腐儒的刻板教条引起的“礼教杀人”事件,这是今天的我们需要区别看待的。

三、我们能从《诗经》中学到什么,又应该怎么读《诗经》

既然上面提到读《诗经》需要理性、区别对待其中的诗篇,那么我们现在一定已经明白里面的诗篇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当今这个时代,其中的价值观很多也与今天的主流价值观有了冲突,那么又该怎么读《诗经》呢?不妨了解一下我的一些粗浅的意见和看法。

1、首先,我们今天去读《诗经》,已经无需完全按照儒家的一整套教条去看待其中的诗篇。作为成年人,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并判断其中的价值观是否适合今天的自己,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正处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当然需要我们加以适当的引导。

即使被奉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诗经》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了很多无法与今天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诗篇。这其中,《雅》、和《颂》,一个属于西周都城的音乐,乃王畿正声,对于学习国学典籍的孩子暂时并不需要去涉及;一个属于给王室歌功颂德、郊庙祭祀所用,更是可以不用考虑让孩子去学习。

当然,关于暂时放弃阅读《雅》、《颂》,同样也适合我们成年人,因为这2个部分说实话很多时候对于初读的人是件比较费力的事,而《国风》系不一样,与《雅》、《颂》相比,这真真是相当于如今的流行歌曲,属里巷歌谣,基本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内容。

2、既然要去读《国风》,那么就看一看这里面有那些容易接受,甚至很容易就能够很快背诵几句的诗篇。《国风》包含了西周时期15个国家及地区的诗篇,这些诗篇几乎全部采自民间,所以,若说《诗经》体现了极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国风》系作品功不可没。

在这些诗篇中,我们所熟知的作品来自几乎每一个部分,比如《关雎》、《桃夭》、《汉广》来自《周南》;《鹊巢》、《江有汜》来自《召南》;《蒹葭》来自《秦风》;《硕人》、《淇澳》以及《氓》则来自卫风,等等。

其中的很多诗句已经深入人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经成为每个国人都会说出的诗句;而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同样耳熟能详;“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也是小情侣之间常说的情话,若是你再一次品读《诗经》,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优美的诗篇和曾经惊鸿一瞥间发现的诗句都来自于她,你会感觉很惊喜。

3、当你读的诗越多,才发现对于《诗经》的了解越浅薄,这是很多人的感觉。因为她开创性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同时她所使用的各种诸如比拟、夸张、排比等等修辞手段,再加上她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可不仅仅体现在诗上,还体现在散文上,同样也体现在后世的音乐上。所以,读《诗经》的时候可以适当了解一下这些艺术手法,以便让自己更容易理解诗篇的主旨。

这些只是我所提及的关于为什么需要读一遍《诗经》的很少的一部分,其实,很多年来,她的魅力似乎从未减退,甚至说她已经在你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彻底扎根在每个国人的心里,你无法抗拒。

当你说一个朋友正值燕尔新婚之时,你没有意识到,这“燕尔新婚”实际上来自《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当你无助之时,涕泗滂沱也曾经历过,其实《诗经·陈风·泽陂》早就有过男子“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的经历;你与一位美丽女孩一见钟情,其实这样的浪漫,《诗经·郑风·野有蔓草》的作者也经历过,“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这一辈子,无论什么时候,你去再读一遍《诗经》,都会是一件让自己感到充实而又相当幸福的事,她有很多你想要的,和你所需要的。你不仅可以从中读到浪漫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读到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各种现实故事,西周的天子也是听过读过与你正在读的一样的诗。

当然,我仍然要多说一句,尽管其中有很多诗篇的价值观已经与今天的主流价值观相悖,而我们要做的是,找出其中的最有价值的和自己喜欢的,至于用今天的眼光来衡量3000年前人们的看法与想法,甚至加以讨伐,是完全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