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数驭未来 - 数智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e成科技首席数据官邬学宁受邀参加,并发表题为《数字化转型重塑商业新价值》的主题演讲。

本次峰会由华夏邓白氏、微码邓白氏主办,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作为媒体合作伙伴,汇聚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以及知名企业各职能领域的高级管理人员,围绕企业数据应用及数字化转型主题,共同探讨数据分析与技术如何转变公司的战略决策、商业模式及业务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e成科技首席数据官邬学宁发表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邬学宁现场演讲内容整理。

各位嘉宾,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数字化转型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实际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科技10年:

高地经济,“云端”才能制胜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和成就。

其中主要的发展模式,可以用“洼地经济”来形容:人口红利带来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等优势,形成的价值洼地,吸引资本大量流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红利成海,“下海”就能赚钱。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产能过剩、环境压力的增大和中美贸易战等问题的日益显著,以上优势已不复存在,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互联网30年的经济可以用“平地经济”描述,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了万物互联,弥合了地理和文化的差异,“世界是平的”,“连接”成就交易,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推动下,互联网引发经济变革浪潮,成就了阿里巴巴、京东、腾讯和滴滴等一批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它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未来,科技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它又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

邬学宁提出,未来十年是科技十年,经济的发展方向将是高地经济,科技登高,“云端”才能“智”胜。科技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助推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崛起,推动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的嬗变。

如吴恩达教授所言,人工智能会向电能一样,给企业和生活带来巨变,未来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就像现在不使用电的企业那样难以想象。技术驱动的创新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对未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的“降维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需求发展史

是技术驱动下的商业价值持续重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商业价值的演化历程,是一部需求发展史。而人类需求发展史,则是技术驱动的对商业价值持续重塑。

1769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掀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代替了体力劳动,蒸汽动力代替了生物动力。250年来,人类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之前数十万年历史的总和。

在瓦特改良蒸汽机后的100年,也就是1869年,环形电枢发电机被发明,工业界开始使用电力作为动力,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今天,电力无所不在,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电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21世纪,我们进入了“算力为王”的新时代。算力是小到手机,大到超级计算机的一切智能终端运行的核心驱动力。算力即生产力,它成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下的数字化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动力。

这轮主要以深度学习驱动的人工智能第三次复兴更是得益于图形处理单元(GPU)多核并行处理所带来指数增长的算力。没有足够算力的支持,AlphaGo无法战胜柯洁,人脸识别无法进入实用阶段,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也无法取得突破,各种智能音箱和Siri等个人数字助手也无法流行起来,人工智能也难以复兴。没有基于算力的证明,区块链技术也不会诞生。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构建了数字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工具,软件定义了生产方式,物联网则是“新”的自然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历史进程中生产力的升级,让生产关系与商业形态发生了嬗变。

生物动力时代,小而全却自给自足的手工作坊数量众多;蒸汽动力时代,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少数大型企业;电力动力时代,垄断型集团主导经济发展,500强企业便是那个时代的痕迹;而在算力动力时代,万物互联,企业的边界日渐模糊,社会进入专业化分工时代,形成更精细、更垂直分工的商业生态圈,彼此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高度协同,不同企业的业务高度集成。

我们正处于工业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4.0重新定义了消费侧与供给侧的关系 — 工业时代的特点是:高效的大规模制造,“我生产什么,你使用什么”,正在转变为由消费侧定义的“你需要什么,我生产什么”,由技术驱动的产品经济将逐渐转型为由需求牵引的体验经济,价值创造的方式也将由此颠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算力+算法

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础设施

“数据+算法+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础设施。”邬学宁说道。

在“端”这一侧,各种智能终端、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设备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将基于原子的现实世界映射到由比特所构建的虚拟世界;

这些数据在被边缘计算就近处理后,被传送到云端,云计算提供海量的数据存储和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持,可容易地进行弹性伸缩,以满足业务波动的需求;

在算法侧,机器学习如同炼金术般的从充斥着大量噪声的海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信息,为企业和组织创造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础设施之上,消费端与供给端关系的变化推动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架构重塑,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在演绎出“入口+平台+价值伙伴”的新的商业模式。

其中“入口”指手机、PC、可穿戴设备等终端,“平台”指算法、存储和算力等基础技术平台和重新定义产业价值生态网络的产业平台,“价值伙伴”则是通过以上入口与平台,在平台生态中的实现价值共创的企业或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工智能,以人为本

引发组织嬗变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从需求、产品、物流和渠道四个方面出发,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对商业模式进行重构。人工智能与数据工具帮助企业实时洞察用户需求,透视生产,赋能智能制造,实现智慧物流,同时,通过精准营销多点触达目标用户群。

邬学宁强调:

“ 未来的人工智能是为人服务的,企业不仅要服务好客户,也要服务好员工,赋能员工,才能创造更大价值。数字化转型将对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进行重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我们将看到组织形态的转变:

(1)数字化平台:从 大规模流程体系 到 场景定义的服务化架构

传统ERP系统中大量高效但是刚性的流程难以满足企业对业务灵活多变的需求,在微服务和中台技术崛起的今天,企业转向场景定义的服务化架构;

(2)扁平化组织:从 金字塔科层结构 到 小组平台型组织

传统企业的金字塔形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难以应对互联网时代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要求,游戏公司Supercell的5-10人的充满活力的小组工作模式被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所推崇,赋能员工,自下而上的扁平化组织正在成为潮流;

(3)场景化商业把从 B2C 到 P2P

由体验驱动的场景化商业模式实时感知用户需求,高效透明的定制创造了绝佳的用户体验;

(4)生态化产业:从 划界 到 无界

互联网无处不在的连结使得组织边界日渐模糊,乃至消亡,数据智能和协同效应催生了一批平台型组织,诸如Airbnb、滴滴、美团等,通过技术平台,任何人都有可能为其工作,而不必是其员工,整个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更强。

邬学宁最后指出,未来20年,企业面临两大发展机遇:

一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零售、医疗、制造业和智慧城市等行业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场景化落地,并催生了商业模式创新,然而,更多的企业尚未开启数字化转型,因而,市场空间巨大;

二是共享经济

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共享的模式能有效提升资源优化配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充电宝、共享单车和房屋短期出租,共享经济可以被用来提升任何资产的利用率,从所有权转向使用权,从“为我所有”转向“为我所用”已成趋势,这一点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模式已经被验证,并正延伸到其他领域。

邬学宁

e成科技首席数据官

数据科学50人成员,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管理变革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SAP硅谷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著有:《SAP企业机器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成科技作为人力资本数字化平台,是数字化人才战略领先者,开创性地将AI技术与人才战略升级场景深度结合,形成数字化招聘、数字化员工服务、数字化人才咨询等支柱产品线,为企业招对人,用好人,助力人才战略成功创造价值。e成科技始终秉持"Talent Before Strategy(人才重于战略)"的愿景,将“科技助力人才升级”作为自身使命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