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2战机被称为“空中李向阳”,从这个名字便可以推断出设计它的设计初衷是什么,该架战机的设计思想形成于世纪60年代,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及美越战争的发生,使得空军意识到战争初期,敌军一定是以空军机场为首要摧毁目标的,但是越南战场上北越军队使用的米格-17依旧可以通过一些性能上的优势和美国的F-4战机进行空中缠斗,所以可以短距起降、维护又简单的战机就成了空军的一种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歼12战机便在“适应人民战争需要、实现广泛的、分散的空中游击战”这种思想下立项,至于对战机的要求则是小、轻、快、造价低、维护方便、战时对机场的依赖性小、装在卡车上就能转场,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确是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歼12的原型机便被制造了出来,与当时的常规喷气式战斗机相比,歼12只需要500米的跑道便能起飞,而常规战机则需要1000米的助跑才可以起飞,至于转弯半径,歼12体积小、质量轻所以转弯机动灵活,于是被称为“空中李向阳”,符合空中游击战的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种思想很快受到了冲击,因为战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实在太快,电子系统和空中武器的极大发展,使得战机的设计理念、作战理念开始发生变化,小型、轻型战机已经无法满足空战的需要,歼12有它的优势,但存在的短板也同样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型机体使得它的燃油储量有限,航程、滞空时间均比较短,重量只有3.2吨,又削弱了它的火力,想要升级火控系统,增加电子设备,但是又装不下,战机整体设计下来改装的潜力极小,总之在这台小型的战机上进行改动总是不尽人意,既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那就只能下马,所以自1978年正式决定停止研制歼-12之后,歼12只生产了五台样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轻量机体和大推重比所得到的优势在战机发展史上只能会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歼12的研制有时代的局限性,一旦环境发生变化,那么作战思想也就会发生变化,至于这种作战思想下所产生的武器装备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歼12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这是一架从机体到部件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战机,它是我国国产战机从无到有的标志,虽然最终没能入役,但丝毫不影响它在我国战机史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