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被誉为联合办公空间独角兽的WeWork正在经历接连不断的风波。

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最近几个月以来,在WeWork内部投诉和IPO计划不确定的情况下,已经有十多位高管申请离职。

离职高管包括ARK房地产基金前首席投资官Wendy Silverstein、前房地产合伙企业负责人Sarah Pontius、前全球业务和财务运营负责人Ted Stedem、前首席品牌官Julie Rice、前首席传播官Jennifer Skyler、前公关负责人Dominic McMullen,以及近十多位高级人力资源官。

除了核心高管接连流失,WeWork董事会的部分成员还试图罢免首席执行官亚当·纽曼(Adam Neumann)。而就在一周前,WeWork的母公司We Company才刚刚赋予WeWork董事会免去纽曼首席执行官职务并选举其他继任者的权限。

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包括软银集团在内的投资人希望纽曼放弃We Co.首席执行官一职。

目前,纽曼已经卸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副董事长Sebastian Gunningham以及首席运营官Artie Minson将担任联合执行官。

态度急转的孙正义

事实上,孙正义一度很看好WeWork的发展前景。

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WeWork 通过技术平台提供空间所需的完整解决方案,颠覆了数万亿美元的产业。WeWork 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我们相信,利用 Adam 的远见和这笔成长资本,公司将有能力积极追求未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他鼓励软银以及软银投资的公司的员工在 WeWork 空间工作,甚至还一度萌生了要把将软银总部搬到 WeWork 的共享办公空间里去的想法。

换句话说,孙正义算得上是发现WeWork的伯乐。

那么一向看好纽曼的孙正义,对WeWork的态度为何发生了180度转变?

据CNBC报道,对孙正义来说,撤换纽曼是一个艰难的决定。长期以来,他一直相信WeWork和纽曼快速扩张公司的愿景。

招股书显示,软银是WeWork最大的外部股东。WeWork在招股书中披露,2017年1月以来,软银集团、软银愿景基金及其子公司累计对WeWork及附属公司投资约106.5亿美元。

这并不是软银第一次失去耐心。今年初,软银对WeWork 的投资金额由160亿美元大幅削减至20亿美元,虽然估值高达470亿美元。在估值持续下行、市场需求萎靡后,软银对WeWork的耐心显然所剩无几。

软银集团遭遇滑铁卢

事实上,软银集团在创投领域的投资都算不上成功。据分析人士表示,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越来越冲击现有的VC市场定价模型,创业型公司在融资时盲目追求高估值将带来不可预测的后续融资风险。

据了解,美国网约车巨头Lyft、Uber自上市到9月初的股价已经跌去了约1/3,其中Uber在9月更是创下了30.7美元的历史最低价位。糟糕的股价表现也是让亚当·纽曼选择推迟首次公开募股的重要原因。

根据Uber上市招股书所披露,软银在2017年11月联合其他财团,参与到Uber G-1轮融资中,投资额度在10-13亿美元之间,投资价格为每股48.77美元,同时,软银向Uber当时现存股东和员工提出每股32.97美元的收购意向。

有投资人算了一笔账,作为Uber最大的股东,软银旗下愿景基金目前已经面临超过6亿美元投资损失。目前,Uber的最新市值为561亿美元,而在此前一级市场的估值却曾高达720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不少私人市场的独角兽估值已大幅高于公开市场投资者在IPO中愿意支付的价格,因此愿景基金投资组合中的许多公司在上市后可能扩大未实现亏损。

软银集团的野心

软银在WeWork上的豪赌,也是孙正义投资策略的缩影。“我们为什么不来个宇宙大爆炸呢?”当被问及他的投资风格时,他对媒体称,其他风险投资家往往考虑得过小。孙正义的目标是通过支持可能改变世界的公司来影响历史,而这要求公司在发展中投入巨资,这种支出策略有时会让他与其他投资者产生冲突。

不可忽视的是,愿景基金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它在创纪录的时间内筹集并花掉资金,并在一些不盈利的公司中持有大量股份,一旦这些公司的业务或市场出现下滑,就很难将其脱手。

在一片唱衰声中,也不乏人士认为,Uber和WeWork未来将会获得成功,正如曾持续亏损多年的亚马逊一样。

WeWork上市遇挫之际,软银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孙正义正试图说服投资者为其108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二期注资。愿景基金二期旨在通过投资市场领先、科技驱动的成长型企业,推动人工智能革命继续加速,而投资者对科技公司IPO的担忧可能会给这一计划带来冲击。

综合自:投资界、21世纪经济报道、极客公园、PropTech研习社、自由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