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大虎妈。广州鸡血妈,混迹北上广深虎妈群,四处讨教鸡娃攻略。有那么一个小目标是把娃鸡进神学院四大奥班一线民校级别的初中。

这两天打开博实乐广东碧桂园学校的官方微信平台,看到一则非常吸引人的“招新广告”:他们的营地教育社正在寻找新成员,这个社团撰写过《流动儿童受教育现状以及NGO如何更好提供服务》的调研报告,在国家级期刊《社会科学》发表。

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在很多国际高中都是常规项目,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像碧桂园学校这样做出成果。我继续研究了碧桂园学校高中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成果,让我惊讶的是,他们有一项“中国周”公益活动,竟然已经走到了第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区孩子写给广东碧桂园学子的感谢信

1

延续16年的碧桂园学校“中国周”,是一项高中生支教活动。

例如在2018年,GCGS国际高中11年级的学生们,就与老师一同分成27个小组,带上各自筹措的物资,前往国内27个贫困乡村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服务。

我很仔细地读完了学生们在这一年撰写的支教心得和调研报告,与博实乐碧桂园学校该项目的带队老师一样,看完学生们的文章,我是泪流满面的,一是了解到还有这么多贫困学生在坚持求学,二是为碧桂园学校这些家境优渥的孩子,能有如此真情实感的表达,以及实实在在伸出援手的举动,深感触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周”公益活动结束后的离别

2018年,支援长阳县大堰乡小坳子小学的支教组,募集捐助的物质价格不贵,却都很实在,比如给孩子们购买了挂在教室内装饰的名人名言、励志语句墙贴,以及给孩子们接触科学课程的实验器材。

9位自己还是学生的“支教老师”,甚至不放过中午午休的时间,会走上很长一段山路到学生家里拜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给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山区小朋友的初次见面

2

让人从心底里生出暖意的,是碧桂园的学生们并不是单纯去做公益,他们也在收获成长。

前往瓜州县西湖镇西湖村小学支教的小组在报告中讲了一个小故事,当时“小老师”们在跟孩子谈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一位小学生的答案是:“我还是想回家当一个农民!”

这个答案与其他孩子想当科学家、想做医生、想当老师的理想相比有点另类,小老师们问这个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理想,结果孩子的答案让在场的“老师”和成年人们,都有所感悟。孩子说:“因为我觉得能吃到自己家种的蔬菜水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且我也很开心看到有更多的人吃我家种出来的粮食。所以以后我想好好学习农业知识。”

在报告中,碧桂园的小老师们写道:“其实这个孩子也给大家上了一课,他对父母工作的自豪,对职业的尊敬以及对这个社会的包容性,甚至是许多城市孩子所无法比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与孩子们沟通,相互了解

我在向碧桂园学校校方深入了解中国周活动时,发现自己的一个误区:常规的公益活动,事实上发起人和参与者,很容易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施与者、帮助者,把公益对象,视为弱者。

尤其是成长环境比较好的学生,对参与公益活动的固化理解就是“扶贫”,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公益大概就是到需要帮助的地方,捐助一点物资,提供一些资源和力量。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事实上参与公益的人也从中汲取重要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实验课介绍酸碱

3

碧桂园学校的“中国周”活动,首先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

每个班的学生,需要自己结组,自己联系“支教”学校,要自己进行前期工作的规划,并制定出行前的计划报告。如果对支教学校有帮扶目标,那么学生还需要自己去筹款。中国周活动的指导老师告诉我,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募捐都很成功,也有学生在外出募捐时遭到白眼,甚至被误解为来历不明的骗子。

在支教地,学生还需要自己去安排住宿,如果支教学生距离公交路线比较远,学生是需要自己去想办法前往目的地的。整个准备行动下来,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与校园以外的社会人士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安排物资

这里简单列举一下他们支教活动的内容:

  • 2008年响应北京奥运会,在支教学校设计执行了“与奥运同行”的乡村运动会;

  • 去年则是做了“爆款”的民间版本——经典永流传;

  • 2017年,学生们设计的是乡村小学阅读计划,为支教当地的小学建立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这一次募捐和书本的运输,确实花了小老师们很多功夫;

  • 2019年,学生们计划是把科学课程、创客课程带入乡村小学……

过去15年里,中国周活动,足迹已经抵达了200多所乡村小学,碧桂园的这群年轻学生们,面对的比他们更年轻的学生,已超过2000人。

中国周,不光让碧桂园的学子们体会到奉献带来的满足、快乐、成就感,以及从中得到成长的力量,也让这群生活在城市优渥家庭的孩子,看到了中国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碧桂园学子与学生开心互动

有意思的是,学生们的反馈中透露着国家的发展足迹,“事实上现在的希望小学,都不是我们概念中的土墙瓦顶的危房凑成的学校了,我们去的很多偏僻的希望小学,基础硬件都非常不错,有干净的校舍,有操场,也有不少的教育教学设施。”

参与支教行动的小老师们认为,乡村孩子现在最需要的,一是更好的师资力量,二是家庭教育的重视和父母的陪伴。于是学生们就做出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周,发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周并不是一年就只有这么一周的时间举行,事实上我们有很多学生,在中国周之后,甚至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也走进了真正的公益事业。”学校的指导老师透露,学生们在结束支教活动后,与当地的学生甚至居民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们回头去救助过村里患兔唇的婴儿,还有村里患上鼻咽癌的老人。

我们希望通过中国周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承担社会责任。”很多碧桂园走出去的学生,在大学阶段,又去参加了大学组织的支教活动。

经历过这样的历练,关于生命、爱与奉献的课题,在人生的路上,我相信他们会一直走下去……

对广东碧桂园学校的教学方式认同的家长可以关注学校,了解这所顶尖的国际学校是怎么培育学生成长的。

博实乐广东碧桂园学校

电话:0757-26677003

官网:http://bgy.gd.cn/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桂园西十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