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杀人回忆》真凶被确定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关故事,我们也做了详细介绍。一宗悬案被破,总会莫名地给人一种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悬案这东西,提起来心都是悬的。除了寄托在悬案背后那些悲愤的亡魂和哭泣的家属,更因为谁知道那些未破案件的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谁!
许多悬案的凶手,都成了一种图腾式的恐怖,如19世纪末的开膛手杰克,已经成了伦敦都市的恐怖传说。而当年《杀人回忆》的案件原型,韩国“京畿道华城连环杀人案”之后,京畿道红色衣物的销量一夜暴跌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城案”部分犯罪现场照片
每一起悬案的背后,有惊恐,有泪水,有咬紧牙关的刑警,也有玩命复仇的家人。而对于电影人来说,这不但是最好的故事,也是他们对于社会现实最好的切入。
很多电影的拍摄,都推进了悬案的侦破。“华城案”已经过追诉期多年,但因为电影的影响力,专案组一直未撤,终于找到了真凶;而《那家伙的声音》,把案件真凶的录音和肖像放在片尾,试图帮助破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家伙的声音》

而这些让公众和电影人都牵肠挂肚的案件,也确实相当精彩。我们也从影视作品里找到了一些悬案故事和大家分享。特别警告,以下部分较为刺激,大家量力而行哦~

黄道十二宫杀手案相关电影:《十二宫》(20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社会犯罪,怎么绕得开大卫·芬奇!他根据真实悬案改编的《十二宫》,堪称他的导演代表作。
六十年代末,美国旧金山发生的连环杀人案,一名自称「十二宫杀手」的罪犯每次作案之后,都会向警方和媒体寄送含有密码的信件,挑衅警方。他炫耀自己的杀人过程,并且在信中都会保留一个星象图案,声称只要能够破解密码,就能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凶手留在车上的密码

「十二宫杀手」在寄给媒体的信件中宣称自己杀害了37人,不过目前确认的是5名死者,2名伤者。七件凶案伤亡者有被枪杀也有被刀刺杀。

当年警方曾找到高度嫌疑人亚瑟进行指纹比对,但与犯罪现场的证据不匹配,不过后来的幸存者又指认亚瑟是凶手,但根据DNA的检测,证明亚瑟并不是罪犯。后来,许多人被认为是凶手,但最终都证实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里的密码破译过程
根据当时调查记者罗伯特的小说,导演大卫·芬奇改编完成电影《十二宫》。故事当中来自警察、记者的有限信息,缓慢的节奏,暗沉的画面,都让观众感到一种无力。
最可怕的是,罗伯特在追逐真相的过程中,自己也进入了某种疯狂之中,这件案子带给他人的,岂止是心理上的恐惧。

黑色大丽花案
相关电影:《黑色大丽花》(2006/2007/20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杉矶、好莱坞、小明星、私生活……每个元素都足以让吃人血馒头的好莱坞制片人跳起来,所以这几年已经拍了三部。更别说,这还是二战后美国洛城最惨绝人寰的悬案。

陈尸现场骇人听闻,1947年1月15日,死者伊丽莎白·萧特被发现全裸横尸在草丛中,惨遭腰斩,体内器官被掏空,并且尸体被清洗过。嘴角被刀割接近耳部,诡异的表情有些像小丑的笑容,身体多处骨折、瘀伤,头部也曾遭遇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色大丽花」的由来不尽相同,有说法是伊丽莎白遇害时黑色头发四散开去,就像黑色的大丽花.
还有一个说法,是说伊丽莎白酷爱黑色,不但穿黑,头发也染成了黑色。当时正在热播的电影是《蓝色大丽花》,伊丽莎白的朋友给她取了「黑色大丽花」的绰号,不过这种说法被质疑是媒体的炒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丽莎白·萧特

当年案发时,媒体曾接到自称是「黑色大丽花复仇者」的电话。事发后,甚至还有三十多人主动「自首」,但他们不过是想借这起案件出出风头。有一名来自首四次的男子,被警方戏称为“忏悔汤姆”。
警方曾把最后一个见到伊丽莎白的曼利作为头号嫌疑人。另外,退休的警官史蒂夫·霍德曾指控自己的父亲,医生乔治·霍德是案件凶手,并且表示在谋杀伊丽莎白之前,他还犯有多起谋杀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丽莎白·萧特墓

警方调查了上千人,但始终没有有效证据,案件慢慢冷却,至今未被侦破。在这个案件背后,有洛杉矶娱乐至死的疯狂消费,也有电影的真诚反思。

詹姆斯·艾洛伊在1987年出版小说《黑色大丽花》,作为他「洛城四部曲」的开篇之作。
2006年布莱恩·德·帕尔玛的同名电影以此改编而成,入围了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讲述当年查案警察的经历。电影成色一般,但还是强于其他的改编。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青春飞扬的寡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色大丽花》

新奥尔良斧头杀手相关影视:《美国恐怖故事3》(20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美恐》的小伙伴应该都不会忘了他,新奥尔良斧头杀手,美国历史上一桩著名的连环杀手悬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1911年开始作案,到1919年销声匿迹,通常会使用斧头攻击受害者,大多数受害者是意大利移民或意大利裔美国人,这导致许多人认为他是由于种族原因作案,但由于一直没被抓到过,我们也无法判定他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按照传说,1919年3月13日,警方收到一封自称「Axeman」的来信,信中预告他会在3月19日的午夜再杀15个人,但是不会去演奏爵士乐的地方行凶。那天晚上,新奥尔良所有的舞厅、酒吧都人满为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报道

斧头杀手当晚没有作案,且此后不再有任何消息。他成为文章开头所谓的恐怖图腾,是当地超越了时间的一个恐怖传说。

波士顿扼杀者案相关电影:《勾魂手》(19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名导理查德·弗莱彻根据“波士顿扼杀者案”的新闻改编了这部电影,主演托尼·柯蒂斯和亨利·方达都奉献了教科书级的表演。

美国历史上连环杀手排个TIP10,波士顿扼杀者恐怕会是前三甲。从1962年6月到1964年1月,这名连环杀手袭击了十三名19岁到85岁波士顿的单身女性,几乎都是遭遇性侵后再被勒死,一时间波士顿独居女性都人心惶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警方抓获了强奸犯阿尔伯特·徳萨尔沃。被拘留后不久,徳萨尔沃忽然向警方坦白,说自己就是他们追捕已久的「波士顿扼杀者」,并讲述了非常详细的,只有警方才知道的案件细节,最终他在1967年被判终身监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尔伯特·徳萨尔沃

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悬案片单出来了个破案的?别急,还有反转!
1973年前后,在监狱里服刑的徳萨尔沃忽然给自己的心理医生打电话说,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波士顿扼杀者!这也符合当时的一些犯罪学家的分析,他们一直认为此案属于多重犯罪,罪犯不止徳萨尔沃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勾魂手》

然而就在徳萨尔沃即将接受审讯的前一晚,他就在监狱中被人捅死了,关于波士顿扼杀者的真相也就永远成了一个谜。
不过,2013年的DNA检验也证明,阿尔伯特·徳萨尔沃的确是最有可能的凶手,他的DNA至少和波士顿扼杀者的最后一名受害者现场留下的嫌疑人DNA吻合。

约翰·肯尼迪遇刺案
相关电影:《刺杀肯尼迪》(199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这是美国天字一号悬案,没人反对吧?悬案不少见,刺杀总统也有过,但是凶手一直没抓到,真的有点吓人了!
1991年在奥利弗·斯通执导的《刺杀肯尼迪》里,凯文·科斯特纳发现当时被认定的凶手里·哈维·奥斯瓦多并非真凶,在肯尼迪被刺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政治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刺杀肯尼迪》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携同夫人杰奎琳刚刚参加完一次竞选活动,来到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
当肯尼迪的车队徐徐拐入榆树街时,突然听到“砰!砰!”两声枪响,随后又是数声,与前两声夹杂在一起,随着枪声先后响起,只见肯尼迪的身体随之猛地向后倒去,倒在了杰奎琳的膝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事发后不到48小时,中央情报局就在达拉斯市抓获了“嫌疑犯”奥斯瓦多。但可疑的是,美国并没有对他提起诉讼,也没有对他进行认真的审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这名刺杀肯尼迪的重要嫌疑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枪杀。
美国官方宣布他是刺杀肯尼迪的唯一凶手,并从此将此案束之高阁。美国公众认为这根本不能令人信服,但由于当时的一些目击证人都先后神秘地死去,关于肯尼迪遇剌内幕便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奥斯瓦多被捕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过去40年里,关于肯尼迪遇刺的内幕至少有36种不同的版本。被怀疑的对象包括副总统约翰逊、古巴卡斯特罗政权、南方财团势力、黑手党博纳诺斯家族等等,甚至被处决的越南吴庭艳余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可怕的是,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传记的作者都承认,罗伯特·肯尼迪曾经秘密阻止沃伦调查委员会。
据说是肯尼迪家族不敢揭露杀害肯尼迪总统的秘密,他们担心这个家族三兄弟的许多子女的安全。但几年后,罗伯特同样死于暗杀。

开膛手杰克
相关电影:《来自地狱》(20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膛手杰克,史上最著名悬案,19世纪末伦敦街头臭名昭著的杀人凶手。

1888年秋天,在伦敦东部白教堂附近,连续有五名妓女遇害,凶手残忍地将受害者割喉、剖腹、毁容。并且在犯案后,罪犯以「开膛手杰克」的名称寄信给警局,扬言「有本事就来抓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件至今已经过去百年,凶手的身份也一直没有揭开,甚至传闻中的嫌疑人不单有英国人、还有波兰人、俄罗斯医生,据说甚至英国王室成员也一度成了怀疑对象。

最近的转机是在2007年,英国商人拉塞尔·爱德华兹在拍卖会上买下了当年受害者的一个物证——一件披肩,并进行了DNA检测。2014年,DNA的结果显示与当时的嫌疑人波兰裔移民亚伦·科斯明斯基吻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查证方式,以及没有评审的验证,让最终的结果遭遇到很多质疑。
英国很多书籍、影视也都从取材自「开膛手杰克」,甚至「开膛手杰克」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伦敦一家博物馆曾举办相关的展览,旅游业还推出了涉及犯罪地点白教堂的旅游项目。
比如约翰尼·德普主演的《来自地狱》,根据小说改编,讲述探员追查开膛手杰克的事迹。许多作品甚至把开膛手杰克作为福尔摩斯的一生之敌,比如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地狱》

李炯浩被诱拐谋杀案相关电影:《那家伙的声音》(20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1月29日,韩国首尔江南区的9岁男童李炯浩被绑架。嫌疑人使用10个不同的号码给其父母打来87次电话,索要一亿韩元。警方根据嫌犯的声音,推测嫌疑人的年龄在三十多岁,身高大约是167-17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凶手拿到赎金,却没有按约定放了孩子,在李炯浩失踪44天之后的3月13日,孩子冰冷的尸体在汉江边发现,法医结果显示,小男孩可能是在被绑架的第二天就被杀害。

2006年,该案件超过韩国法律所规定的15年讼诉时效。案件被搁置,凶手仍然在逍遥法外。
在诉讼时效到期的第二年,导演朴镇彪据此案拍摄了电影《那家伙的声音》,影片主演实力派演员薛耿求饰演受害者父亲,在后来的《素媛》中,他再一次演绎了一个心力交瘁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家伙的声音》

韩国青蛙少年事件相关电影:《孩子们》(20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3月26日,韩国大邱市一所小学的五个孩子相约出去玩耍,小家伙们在出门前只对家人留下一句话「去附近抓青蛙」。
从那天起,他们一直没有回家。当时曾出动超过三十万的警力进行搜查,是韩国出动人数最高的案件。案发后的第二年,电影《青蛙少年》播出,以期找到更多的有效信息,但案件依旧没有新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蛙少年》

直到2002年,这些失踪孩子们的遗骨在卧龙山被发现,遗体被一块巨石压着,有孩子生前曾遭遇不明重物的攻击,死亡原因确定是他杀,但凶手至今未被抓获。

2011年,电影《孩子们》据此改编而成,再度还原了当时的人心惶惶与亲历者的绝望。该案件与华城连环杀人案、李炯浩被诱拐谋杀案,并称为「韩国三大悬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剧照

三亿日元抢劫事件
相关电影:《三亿日元大事件》(2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野武出演的这部全明星电影,记录了日本最奇异的三亿日元抢劫事件。
这是1968年12月10日发生在日本东京都府中市的一次现金抢劫事件。至今犯人尚未捕获。此案已经过了时效。因为犯人作案手法巧妙,成为日本历史上最神秘的案件之一,被人们视为完美犯罪。考虑到货币贬值的因素,这也是日本迄今为止被盗金额最大的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12月6日,日本信托银行(现在的三菱UFJ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经理收到一封恐吓信,称将炸掉该经理的家。四天后早上9点30分左右,一辆运钞车装着2亿9430万7500日元在路上被警察拦截要求检查。
运钞车上的人都知道恐吓信事件赶紧下了车。男子爬上运钞车后引燃藏在身上的烟雾弹,大叫“要爆炸了,快逃啊”,然后驾驶运钞车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
这场充满无厘头色彩的事件无数次在文艺作品里被调侃。除了犯罪片,2006年的《初恋》也取材于这一事件,但内容被改成了一个爱情故事。将故事设定为“主犯是个18岁的高中女生”,居然是宫崎葵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恋》剧照

帕梅拉案相关电影:《邪不压正》(20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闹出的乌龙大家应该都还记得,说是网飞要把一桩中国著名悬案拍成美剧《午夜北平》,还是姜文主演。后来证明是谣传。
这个“帕梅拉案”倒是真的悬案,也出现在了姜文自己的电影《邪不压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地说,就是作案手法之残忍,受害者身份之特殊,但因为发生的年代太早,没有什么科技手段,所以一直没能侦破。
这案子发生在1937年1月8日,著名汉学家、前英国驻华领事爱德华·沃纳的养女帕梅拉·沃纳,被发现死在北平狐狸塔下的城墙边,也就是现在北京的东南角楼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帕梅拉·沃纳
她的死状极其凄惨,头部重击是致命伤,脸部严重破坏。身上到处是刀伤,整个胸腔都被打开,内脏和胸部被取走,连血都流干了。
因为这是牵涉到外交官员,当时的警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调查,连帕梅拉的养父、前男友、曾经对她有过性侵行为的教会学校校长全都被列为了嫌疑人,但案件最终还是未能侦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帕梅拉之死,这桩案件背后牵连出来的各方错综复杂的势力,才是更有意思的地方。
比如帕梅拉所属的白俄群体当时在北平的生存状态,比如教会学校黑幕,比如帕梅拉在生前参加过的聚会,其实是当时使馆区某些人为当时的头脸人物物色女孩子的派对,比这场谋杀案暗黑复杂多了。

以上这些电影里的悬案,是不是相当刺激了?如果喜欢,不妨把这些电影都看一遍吧~
不过要记得,看的时候,别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