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分享一部电影。

《火星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是根据安迪·威尔的同名原著改编,讲述了由于一场沙尘暴,马克与他的团队失联,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面临着飞船损毁,想方设法回地球的故事。

习惯了块节奏欧美大片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有点平淡,但是总体还是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中被困火星的男主角马克·沃特尼由好莱坞大腕儿马特·达蒙饰演,他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之前争议不断的《长城》影片中,那两个外国佣兵,其中之一就是他饰演的。

故事开头,美国火星探险队成功抵达火星,火星上一片祥和(?)气息,壮丽的火星地貌,忙中扯谈的宇航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救援,哪能这么平和。

于是,一场破坏力极其巨大的风暴就被导演安排上了,探险队被迫中止任务,在返程的途中,马克不幸被刮飞。

是的,继《大兵瑞恩》、《星际穿越》之后,马克同志又走丢了。

就当我以为队员们会手拉手肩并肩找到马克,大声告诉他不抛弃不放弃,然后一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时候,马克被独自抛弃在了火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地球这边也公布了他的死亡消息。

影片结束了……并没有。

出乎意料,马克以极低的概率活了下来,他在仪器的警报声中醒过来,一根钢针戳破了宇航服,他之所以没死是因为戳破出的血把宇航服破口堵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马克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不是一个人吃火锅,而是一个人给自己做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着屏幕都感觉有点疼。

作为主角,他当然不会轻易狗带。

捡回一条命的马克预想了在火星会花样死后,决定先解决吃饭这个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顺便交代下背景,他们的任务要4年一次,4年中不会有其他载人飞船光顾,所以他得熬够4年。

而现有的食物只能满足他坚持300多个太阳日,他必须想办法在这不毛之地种植出三年的口粮。

因此,马克的小马甲掉了,他是个植物学家(厉害),种植粮食根本难不倒他好吗,火星即将被他渊博的学识所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解决了土、肥料(自己的粪便)、水之后,马克成功种出了土豆。

不要问火星上怎么解决水问题,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植物学家,水不是难题。他也当然知道如何种出土豆,每天靠着仅存的口粮,合理分配膳食营养,才能在火星上生存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球上的群众想瞻仰一下火星上马克的遗容,却无意中发现他还活着。于是美国人民要开始拯救他了,他们为这件事也是操碎了心。

但是NASA的领导对营救行动的意义提出了质疑,因为凭借火星基地上的物资,马克恐怕坚持不到救援队到达就要扑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地球上的争论,马克是不知道的。

他此时正着手准备长途旅行,好在4年后赶去新的科考地点与新票友汇合。途中顺便挖出了1997年的火星探测器path finder,并贱贱的吐槽了下他考察小伙伴糟糕的音乐品味。

靠着这些装备,马克成功与地球取得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看似顺利,经过多方角逐,NASA的领导最终认为马克还是值得抢救一下的。

于是他们调集人力物力准备一搜补给飞船,希望马克能坚持4年。而马克也在一边种土豆一边调侃其他Hermes队友(在马克的坚持下他们终于知道了马克还活着的信息,自愧之余精神支持马克)。

然后悲剧来了。

马克的大本营爆炸了,把他的土豆全冻死了。这边地球上NASA的火箭因为赶进度,没有检验,发射中间爆炸了,补给落空了,情况急转直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中国出场了(这是为了迎合中国的市场吗?),经过谈判,中国决定贡献一个火箭给救援马克用。

最后营救马克的任务落在了Hermes号飞船上的宇航员们的肩膀上。他们正是马克原先的队友,而领队的女队长对于这项任务也是自信满满。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救援飞船来到火星上空,马克吃掉了火星上的最后一顿晚餐后,扎破自己宇航服的手套然后像钢铁侠一样飞入了前来接应自己的女队长的怀抱,成功获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归地球的马克受到了全球人民的热情迎接,之后马克将他在火星生存的宝贵经验传给了后人。

这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太空灾难片,没有多么绚丽的特效,它显得更平淡。正因为这样,我们反而感触良多。

身处危急关头,我们更要冷静自救,比如,如何用自己的粪便种出土豆。~(≧≦)/~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火星上都能成功救援,更遑论我们还是在地球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s:以后不能直视土豆了

Ps:论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