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有这么一个热门话题,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师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有什么想法吗?这会让不少人想到会不会“ 区别对待 ”,不可否认的说绝对没有,但这一定不是主要的原因。

一、研究生与导师关系

很多人习惯把导师称为老板,是其附属的劳动力,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但是有的导师对自己的学术很好,师徒一样的关系。说实话,在研究生期间,导师的作用真的是很大,也许会成为你人生中的伯乐,所以大家选导师一定要认真选择。

下图反映了中国目前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认为导师与学生是“师徒关系”的占了55%,科研伙伴关系占比22%,有7%属于雇佣关系。

还有一些其他关系占了7%,导师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也跟科研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不少读研的同学女生居多,而致力于考博的女生不多,男生也是如此,这样的话,研究生导师想找一个合适做科研的同学就非常困难了。之所以会考虑学生的家庭情况,主要是因为:

二、利益关系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但也不能说绝对没有,有些老师,其实无心做科研,他明确知道自己任何是完成学校任务+大老板任务,学校对他只是一个平台,他招学生往往考虑这个学生家里的情况,有金钱+权力资源最好。没有的话也可以免费为他做项目,成为他赚钱晋升的一块垫脚石。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经过高校整风之后就很少了。希望大家不会遇到这样的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否适合做科研

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做科研与家庭条件有关系呢?因为不少家境贫困的学生读本科的时候借的是助学贷款,等到了研究生阶段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经济压力依然很大。不少研究生导师觉得这些学生研究生毕业后会着急赚钱来还助学贷款,或者养家糊口。这样的话在研究生学术的道路上势必不能走很远,考博的话就更不用想了。

另外家庭条件好的除了能够安心做科研外,其实还为你承担了退路。因为国内家长普遍觉得读书有出息,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四无限城市接触高学历较少,觉得研究生,博士厉害,很有出息,考上研究生一定能有个好工作。

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读研,读博期间压力非常大,读不下去的有很多,现在社会都是利益社会,谁也不是救世主,老师遇到这种学术怕麻烦,老师最怕遇到那种觉得读书前途很大,未来读博一片光明,可读完却发现不是这样,甚至还有自杀的,往往导致老师比较被动,所以问清楚学生情况,学生家庭是否适合考研,小康家庭+平和的环境,往往导致学术适合考研,在科研期间遇到的难题,心态不会那么复杂,轻松面对,以免老师遇到困难,还有性格是不是平和,是否眼高手低等。

四、希望能够帮到你

有的导师对自己未来的学生是比较关心的,问学生的家庭条件只是为了将来能够帮助自己的学生,因为道路研究生阶段奖学金和助学金都是比较多的,如果自己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导师们会为他们申请一些助学项目。

因为了解情况之后为自己的学生选择一条适合的路。如果家境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导师们更是愿意让他们出去实习,把自己手中的资源给他们。当然如果能够遇到这种导师的话,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希望大家能够遇到这么善良可亲的导师,那么研究生就没有那么多不幸的时间发生了。

综上所述,如果复试导师问你家庭情况的话,如实回答,再加上爱学习的态度,有立志做科研的心。相信大部分导师都会喜欢这样积极向上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