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拥有130年历史的游戏帝国任天堂似乎永不落幕。

早在今年7月底,腾讯宣布与任天堂联手参加China Joy,这也就意味着宝可梦、马里奥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IP将正式进入中国。

2017年,任天堂发布了与PS4、XBox等游戏机区别化的便携式游戏掌机Switch,直接帮助任天堂一改连续三年亏损的颓势,还力压当年的iPhone X和大疆无人机,一举夺得《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产品首位。

同时,根据游戏评分汇总网站GameRankings的统计,史上汇总评分最高的电子游戏前五名均出自任天堂之手。

任天堂是如何从一家游戏作坊成长为世界瞩目的IP帝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天堂的成长史

1899年,山内积良在京都开设了“山内房治郎商店”,主营业务是售卖当时日本最流行的游戏纸牌花札。随后改名为“山内任天堂”,有着“把命运托付给上天(運を天に任せ)”的意味。

上世纪50年代的任天堂已经摇摇欲坠。当山内溥从山内积良手中接管任天堂时开启了改革之路。除了引进全新的技术改进产品制造工艺外,他还强令家族成员和一些工龄20年以上的员工退休。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取得了成果,任天堂仅用了六年时间便成为业界的龙头老大。

伴随着美国电视游戏(雅利达)的兴起,任天堂也将注意力转向了电视游戏。1977年,任天堂与三菱合作推出电视游戏平台Color TV Game 6,当时平台仅有6个简单版本的网球游戏,销量却达到了数百万部。

随后,负责街机美术设计的宫本茂开始发展游戏Donkey Kong(大金刚)。在游戏中扮演工匠的玩家需要拯救被金刚绑架的女朋友,而这一工匠的形象便是马里奥的原型。

1983年,任天堂推出FC游戏机(简称红白机),正式开启了游戏霸主的时代。由于任天堂平台的统治地位,游戏厂商所研发的游戏必须通过任天堂的评估后才准许发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游戏行业的良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至今,任天堂创造了无数的游戏神话,《精灵宝可梦》《马里奥》《塞尔达》《星之卡比》等游戏IP都是支撑任天堂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即使今年的漫威影业凭借《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票房加上周边所获的234亿总营收,依然不及《马里奥》、甚至是《精灵宝可梦》591亿总营收的一半,其经营IP的恐怖实力也可见一斑。

任天堂的危机

事实上,任天堂在发展过程中从来不缺少竞争对手。早在1994年,索尼便开始了与任天堂的竞争。这个日本家电业巨头凭借PS和PS2惊艳的影音效果直接超越了任天堂,并给任天堂带来了长达10年的衰弱。

除此之外,2008年在iPhone运行的Apple Store服务的发布也为任天堂带来了新的竞争对手——手机游戏。便于下载、高性能硬件、优质的游戏,这些曾只是任天堂掌机的优势都被Apple Store一一抢占。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间,任天堂所在的主机游戏市场在全球游戏市场中的份额从45%下降至25%。

为了挽回颓势,任天堂推出的杀手级武器Switch成功突破手机游戏的冲击,并实现逆势增长。自主开发的《塞尔达》《马里奥》《宝可梦》系列的游戏也是任天堂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的微软和索尼,则更像是游戏平台的生态缔造者而不是游戏本身的开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天堂IP经久不衰的原因

对于任天堂而言,不断的创新才是得以保持活力的根本原因。依靠历史发展的IP资产、强大的现金流都是任天堂能够有余力进行创新的资本。欧美厂商往往会发展处一套工业化流水线的游戏生产模式,通过将已经证明可行的游戏方案进行不断的排列组合进行生产而不是制作。

如此一来,游戏的特色和新意越来越淡,最终能够吹捧的便只有所谓精美的游戏画面。

商业市场始终是被资本所把持的,而资本只喜欢用最低的风险赚到最多的钱。但是对于任天堂而言,赚钱并不是开发游戏的初衷,他们的初衷是追求好玩的游戏。

山内溥曾说过:“16位也好,32位、64位也好,其实用户根本不管这些,游戏就是互动,要玩起来欢乐有趣。画面很厉害、音效很厉害,要是玩起来根本没意思,用户是绝对不会买的。很多人说市面上有各种玩具在卖,却感受不到多少魅力,我们想做的是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

正是由于任天堂坚持游戏本身的品质,也让它能够有实力进行不断地尝试和创新,也是让任天堂得以在如今以画面精良为判定标准的游戏市场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情怀也好,传统也罢,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任天堂的IP买单,属于它的时代就永远不会过去。

综合自:混沌大学、Jump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