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之前我万万没有想到,今年的国庆档三巨头中,它来势汹汹——

《我和我的祖国》

My People, My Countr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今经过两天的厮杀后,《我和我的祖国》以3天票房超8亿的成绩,逐渐和《中国机长》、《攀登者》拉开了差距。

豆瓣评分也比另外两部献礼片要高上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我的祖国》,一首脍炙人口的金曲,直接用来做电影的片名,主旋律的意图是三部献礼片中最浓的。

以往的主旋律追求宏大叙事,口号先行,大事件驱动剧情,人物塑造刻板,煽情方式直白。

看的过程中激动万分,看完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空洞感。

这一次的《我和我的祖国》则没有出现这些问题,看的过程中没有被扯开泪腺的感觉,看完之后仍然对片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历历在目。

155分钟的片长,看到片尾的时候只觉得“怎么这么快”。

无尿点的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做到了。

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本片对于故事的处理。

七位导演,七个故事,风格虽然有不同,各有侧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们都做到了一点,在讲述这些历史故事的时候,没有选择相应历史中的主角去讲述,而是落点于这些历史事件中并不被瞩目的小人物。

真正做到了从“我”出发,再去凸显“我的祖国”这个主题。

七个故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排序。以下是我的排序:

《前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虎+黄渤这个组合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一个开国大典前夜自动升国旗装置的筹备工作,被管虎拍出了《长安十二时辰》般的紧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主要体现在屏幕上经常出现黑底白字的时间数字,以及黄渤手里怀表指针跳动的声音。

作为《我和我的祖国》的第一个故事,《前夜》一开始就迅速把观众带入到那个时代。

溢出屏幕的紧张感多次让观众屏住呼吸。

有两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黄渤推开门走出来的那一瞬,遍眼望去全是明晃晃的灯笼;

第二个是有个还留着长辫子穿着长袍的白头发老头,偷偷看黄渤欧豪这两人练升旗,之后他们需要镍铬等金属的时候,老爷子和其他人一起给送东西,他推过来两条黄金。

最后将黄渤饰演的林治远加入到真实的历史画面中。

这种蒙太奇处理手法让观众代入感倍增。

《前夜》背景题材大气,黄渤演绎出色,节奏掌控也游刃有余,管虎在有限的时间内已经把它做到了最好。

《夺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同、女排、上海话、夏天,构成了多少人关于那个时代的独家记忆。

不得不佩服徐峥,居然将如此之多“囧”系列的要素放进一部主旋律电影中,还能做到毫不违和。

《夺冠》是七个故事中观众笑声最多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怦然心动,加上八十年代上海弄堂的市井风味,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烟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片的笑点落在小男孩冬冬身上。整个故事下来,冬冬囧相尽出。

一边他要在天台固定住天线,好让弄堂里的街坊邻居都能看到女排决赛的直播;

另一边他想赶在小女孩跟她妈妈坐飞机离开上海前告诉女孩自己的心意。

徐铮把自己擅长的风格做到了极致,叙述故事能力出色,渲染能力强。

最后逼小男孩在爱国和小美面前做选择,让人捧腹。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冬冬太难了。

此外,《夺冠》中还有一个小彩蛋,郎平也出现在电影里了。

《北京你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久不见的葛优,向我们证明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他饰演的北京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操着京片子,混不吝的态度,彻头彻尾一副小市民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优对这样的角色简直是顺手拈来,一颦一笑都是戏。

那个松弛的状态不会让人感觉他在努力地演,而是觉得他本就是这样的人。

凭一部《疯狂的石头》在电影圈打出名堂的宁浩,最擅长用“误会”制造戏剧冲突和笑点。

四川娃子和张北京因为一张08年奥运会的门票引起了种种误会。

胡同里的追逐戏很明显是宁浩在致敬自己的“疯狂”系列。

但宁浩又总是出其不意的。就好像你一定不会想到他会把奥运和汶川连到了一起。

小孩拉着自己破旧甚至有点脏的衣服的拉链平静地说自己父亲死在了汶川那一幕,明明前不久还在笑得肚子疼,那一秒却笑不出来。

《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头不局限于中英负责人的针锋相对和杜江、朱一龙饰演的护旗手身上,而是延伸至钟表师傅任达华,香港警察惠英红。

小时候看直播不明白香港回归为何不选择在白天进行,现在懂了,154年,我们多一秒也不能等。

这个故事很多人光看预告片就泪目了。

惠英红喊命令换警帽帽徽,任达华站在楼顶,背后是万家灯火,烟花齐放,配上东方之珠的音乐,将所有观众的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细节,任达华修理手表的店铺后面帖着一张“逃港潮”的报纸,因为他是60年代游泳逃亡到香港去的大陆难民。

惠英红和他的对话中提起任达华父亲曾担心他在香港难以谋生的往事。

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任达华会在楼顶激动得留下眼泪。

因为他的身份不是单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从当年为了生计被迫逃到香港,到如今热烈期待回归大陆。

《回归》既能表现出个体的身份形同和情感归宿,又能侧面发现祖国正在一点点地强大起来。

任达华和惠英红的表演,生活气息对路,也是大部分香港人的一个缩影。

毕竟,回家的感觉真好。

《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讲述的2017年朱日和阅兵里,一个女飞行员不甘愿自己只是备飞,而后慢慢回溯她的过往。

这是一个强悍的女人,从小就爱“惹是生非”,班上的男孩子全都打遍了,对男朋友也是极端暴力,但其实她的内在还是很温柔的。

《护航》选宋佳做主角堪称一绝,英姿飒爽,A出天际。让张子枫演宋佳小时候也是神来之笔。

张子枫坐在王砚辉自行车身后眯着眼睛笑的样子实在太美好,是让人怀念的旧日时光。

祖国强大了,保卫祖国的不再只有七尺男儿,蓝天中飞翔的女性飒爽英姿,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标题“护航”的英文释义ONE FOR ALL,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

《相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一白的校园小清新用在献礼片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故事背景是60年代原子弹研发,讲述的是一个牺牲自己生命去解决实验问题的研究员的故事。

张译饰演的高远身中辐射,在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跑出医院,没想到在公交车上碰上了三年不得见的恋人任素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分全靠任素汐的自言自语让我们得以窥见两人相处的点滴和高远的为人。

二人聊天车后窗的背景,一镜呵成足见导演功力。

“不知道去哪了,单位也不承认有这个人,派出所查不到这个人”任素汐的一番话道出了我国从事原子弹研发的科研人员的不易。

当然,最惨的还是张译,《攀登者》里被截肢,《我和我的祖国》里又要带着口罩演戏,全靠眼神的教科书式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欣喜、亏欠、遗憾、兴奋的情绪全部写在了眼神里。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像高远那样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无名之辈”。

《白昼流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标题符合陈凯歌一贯的文艺和浪漫的风格。

这一段故事也是整部电影里最具大片风范的。

刘昊然和陈飞宇策马奔腾在戈壁滩上,镜头拉远,那一幕祖国的大好山河美不胜收。

这个故事当初看预告,以为是讲神舟飞船的,看了发现原来是讲扶贫的。

田壮壮演的老知情老李非常到位,让人敬佩、同情。

老李真正抓住了扶贫的精神精髓:

扶贫不是简单的扶持贫困,更要扶智扶志。

写在最后

七个故事,中间通过一段用的笔写下某年某月发生某事的画面作为衔接。

时代总是倏忽逝去,沧海桑田到了眼前也只是一瞬。

纸上的文字把倏忽瞬间描绘,把沧海桑田作成首长诗。

《我和我的祖国》用最低的角度拍出了最高的致敬。

从一个个小人物身上,结合一个个历史大事件,看到了我们祖国70年的沧桑巨变。

祖国的强大,是国与民彼此的付出与深爱。

作为普通人,踏实地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爱过方式。

国庆之际,再次深深的感恩曾经为国为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