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你那么忙,依然得不到认可?因为你没有忙到“点”上

上周同事聚餐的时候,小王借着酒劲向我透露了要离职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最近工作的成果,以及他个人状态,我也能感觉一二。离职,对于他而言是迟早的事。但作为同事又是好朋友,我还是想着开导开导他,尽力挽留。

小王端着酒杯,轻声的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想离职吗?

我快速整理了一些过往的印象,说道:“是工作不开心,或者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这倒没有,是因为感觉我天天忙忙碌碌,却依然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为了项目,我工作日每天忙到到凌晨,周六日也不休息,放弃了和女朋友逛街的时间,放弃了和朋友吃饭聊天的时间。为了啥?为项目结果是一方面,为的不就是领导的认可嘛。现在呢,我的忙碌并没有换来认可,感觉很挫败。”

我思考着小王的这句话,在大脑中快速提取关键词“忙碌”、“被领导认可”、“挫败”。

一方面为了安抚小王,一方面作为朋友也想引导他,于是我问道:

“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忙,却没有得到认可吗?”

小王茫然的看着我,显然并没有深度思考过这个问题,但还是给了我一个答案:“对我的工作结果不满意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说:“那只是一方面,因为你没有忙到点上。”

真是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的职场人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都会有的经历。

通过勤勤恳恳的努力付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实现自己的职场价值,是每一个职场人的追求和梦想。但又有很多人,他们很“勤恳”,甚至要用“忙碌”来形容,却依旧无法得到认可。是领导偏心吗?还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或是“金子也不一定发光”?

都不是!职场是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你每一分的努力都会被领导看到,之所以没有得到认可,是因为没有忙到“点”上。

这个“点”是什么?

用一条简单易懂的成本公式来概括:领导认可=成果体验-工作成本

英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

诚然,通过这条成本公式找到这个“点”,就是找到职场这艘大船航行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飞奔,就可以快速赢得职场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成本公式:领导认可=成果体验-工作成本

从这条公式不难看出,获得领导认可有两个关键要素,“成果体验”和“工作成本”。

当“成果体验”>“工作成本”时,“领导认可”为正值,即可以获得领导的认可,且正值越大,认可度越高;

当“成果体验”=“工作成本”时,“领导认可”=0,即表示没有得到领导认可,领导对于你的价值处于观望状态;

当“成果体验”<“工作成本”时,“领导认可”为负值,即表示领导对你没有认可,甚至已经没有了信任度,负值越小,认可度越低;

这两个关键要素,可以具体量化吗?答案是否定的,是无法具体量化的。

就好比女孩问男孩爱的有多深,男孩无法用具体数量来形容,只能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反过来,男孩如果说“我爱你10米深”,这样就闹笑话了。

你的领导亦然,对于下属的认可度、成果体验以及工作成本也无法量化,是一个综合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什么是“成果体验”?

成果体验,是指领导对员工工作过程中的态度、表现、以及最终工作结果的综合感知与体验。

比如,每次我作为评委参加业务部门的述职会议,总会问道“你对于XX员工整体的感知如何?”想借助这个问题,通过该业务主管对员工的评价,看到员工在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和最终每一项任务的结果的综合感知。

结合多年来的业务经验,对于“成果体验”通常会归纳为2点:

①对员工工作态度的体验

在业务走访时,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好的工作态度,就是成功的开始”。

中国还有句古话,是“伸手不打笑脸人”。

还有我们上学时,老师会让我们写作文一定要板板整整的,老师会给“印象分”。

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好的态度”确实是一个有利的因子,可以让自己在一件事情中处于相对主动的位置。

回归职场,领导是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是有体验的。好好工作、全情投入,领导就会有一个好的体验,给予较高的体验值;

如果偷奸耍滑、或者效率低下,就会有一个差的体验,给予较低的体验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对工作结果本身的体验

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就是领导对于我们最终交付的工作结果的满意程度。

西方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就以做出论断:“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就是工作结果的管理。

平常领导对于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员工,往往也都是比较认可的,这里领导的体验值就比较高;

反之,对于工作结果丢三落四、到处挖坑的员工,体验值就会很低。

前段时间,同事小李要交付一个项目结果,组织财务、商业分析、市场营销等部门过来开会,还邀请了自己的领导出席。

当他宣布项目结果的时候,财务部的同事说为何他们没有参与对项目结果的成本核算。

就这一句话,让整个会议鸦雀无声。小李愣愣的站在那里,领导也铁青着脸。这里的结果体验就是非常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什么是“工作成本”?

“成本”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

工作成本,就是在工作开展及拿到工作结果的过程中,领导所需要付出的时间、与员工的沟通及培养员工等等资源的综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概括起来,“工作成本”分为3点:

①时间成本

无论是做工作计划、工作开展、或是工作总结,时间成本是第一成本。

由于时间是单向流动的,所以时间成本往往都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大,对于最终的结果越不利。

比如完成一项工作,A员工需要5天完成,B员工需要9天完成。A的时间成本<B的时间成本,在结果相同的情况下,领导会更加倾向于选择A。

从沉没成本的角度分析,5天比9天更有利,一旦A出现问题还有4天时间纠错,而B已经没有时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沟通成本

沟通也是有成本的,除了常规理解中的时间成本以外,还有沟通结束后的风险成本。

比如领导跟你沟通一项任务,除了占用时间以外,还担负着因为你无法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导致的风险。

职场中,为什么有些领导会“吐槽”自己的下属沟通成本太高?就是因为一件事反反复复沟通了多次,或是不理解,或是表面理解,行动起来还是挖坑。

③培养成本

为了完成一项工作,领导难免要对你进行培养,这里投入的精力和资源都会沉淀为培养成本。

这些年,我帮助业务部门做人才引进,他们总再三叮嘱,“帮我招聘培养成本低,来了就能干活的”。

因为培养成本越低,就越能尽早的拿到工作结果。培养成本越高,领导的感知就会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获得领导认可,“成果体验”、“工作成本”双管齐下

马克思曾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公式“领导认可=成果体验-工作成本”,就是我们的纲领,徒有这个纲领还不够,我们需要从2个方面展开实际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如何优化“成果体验”?加大被领导认可的正值

①“凡事有反馈”,给领导安全感

领导的最大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员工的不确定性。比如安排一项任务,信息发出去就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馈;再如过程中项目的进度如何,没有人反馈,领导两眼一抹黑。

给领导安全感,获得认可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凡事有反馈”,如何去做:

动作A:收到信息,第一时间反馈

比如在信息群里,领导下达工作指令,收到后不要拖延,第一时间回复“收到”“OK”等信息,我很多同事甚至直接回复“1”。尽管这些信息本身不重要,但领导看到后知道大家已经收到了任务,自己也就有了安全感。

动作B:突发情况,第一时间通告

什么是突发情况?

就是突然发生且需要立马反馈或者解决的问题。这种问题作为下属的我们无法做决策,需要领导拿主意。

对于这样的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进行通告,让领导在最早的时间掌握一线信息,便于做出更加及时的判断。

动作C: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告知

比如你在忙其他事情,再如周末在陪孩子,或者在开另一个会议等等。这种情况需要实事求是的告知,不要拖延。

如实告知的好处,是让领导考虑是延长时间,还是安排其他人,不至于耽误工作。也不容易对你本人产生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高标准、严要求”,超越领导期望

超越领导期望,就是领导的目标是100分,你朝着120分努力,给领导一个惊喜。怎么做:

动作A:坚持原则,保住职场底线

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职场的底线。

比如最简单的职场底线“不迟到、不早退”,“不弄虚作假”等等,只有保住了最基本的职场底线,才有了被领导认可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动作B:主动提高做事的标准

领导的要求是完成任务,拿到结果。而我们自己的任务是超预期完成任务。这里就需要我们主动的提高做事的标准:

时间更短,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用更少的时间去完成;

品质更优,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试图拿到更优质的结果;

方法更佳,不断提炼方法论,改善做事流程。

动作C:说到做到,行出必行

职场中要敢于承诺,承诺后必须拿到结果,哪怕是加班加点也要使命必达。

我身边的一个同事,就是这种敢于承诺,且坚守承诺的人,现在一些比较艰巨的任务领导都会交给他。因为他让领导放心、省心。这就是成果体验好。

Tips:成果体验部分的加分项

a:对于突发情况,可以通过文字和电话并行的方式。先发文字给领导,再打电话过去。在电话结束的时候说“文字材料我已经给您发过去了,您及时查看”;

b:无论何时,职场底线要有,价值观一定要正。比如职场中有同事要探听消息,一定严守职场机密,有时候一句话就会把自己推向深渊;

c:超出预期,给领导创造惊喜,比如领导让你简单做个口头汇报,而你做了一个汇报材料,认认真真的汇报进度和结果,领导会感到非常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如何弱化“工作成本”?减小被领导认可的负值

①做好领导的预期管理

什么是预期管理?

预期管理,是一种经济理论概念,发源于21世纪50年代,是指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预期,求效果最大,副作用最小.

领导的预期管理,是职场人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将领导的预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将对于我们开展工作是有利的。

领导的预期往往包括“时间预期”、“结果预期”、“成本预期”等,具体实操可以分为3步:

第一步:坦诚沟通,讲明客观事实

坦诚沟通,是做预期管理的基础。因为在这一环节需要大量的客观信息的输入,帮助领导更加客观的认识到他的预期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从而做出让步。

比如前段时间,领导让我去牵头一个文化体系建设的项目。经过我对目前业务发展、团队情况的综合分析后,我和领导做了一次坦诚的沟通,告知目前业务处于初创期,我们和竞对都在跑马圈地,一线员工根本无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第二步:赢得信任,建立共同目标

基于第一步的客观事实,领导开始和你站在一条战壕,有了信任感,建立共同的目标。

文化体系建设的项目,于是我建议先从最紧急的战役文化开始,做活动和搭建体系两条腿走路,但不要期待体系搭建好之后很快落地,因为业务现状不允许。

这个就是我和领导建立的共同的目标。

第三步:及时反馈,做好预期管理

有了共同的目标之后,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沟通,不断针对领导的预期做反馈,让他实时了解目前的进度,以便于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

针对上文中的文化体系项目,我每周都会面对面做项目进度汇报,周报里还会再次进行一次汇报。这样频次的汇报,就是让领导有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掌握“SPAH”模型,高效澄清问题,沟通不费劲

有些同事为什么沟通起来那么的费劲?并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掌握方法。

澄清问题的“SPAH模型”,帮助你一次性把问题讲明白,降低沟通成本:

S(Situation):我所处的背景是什么?

P(Problem):我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A(Action):我尝试过的动作/方法是什么?

H(Help):我需要获得的帮助是什么?

以我进行业务一线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为例,依据“SPAH模型”我会这样和领导沟通:

S:目前业务一线处于市场焦灼、快速发展、跑马圈地的阶段,外部环境相对比较恶劣。文化体系的建设,对于激励一线将士确实有帮助,有建设的必要性。

P: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业务人员忙于“打仗”,无心参加我们的文化体系调研和组织的一些文化活动。

A: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过的动作有加强宣导,让员工理解文化体系的重要性;也和市场营销部联合做了一期文化刊物,希望从外部进行影响。

H:目前我需要得到您的帮助,一是基于业务发展阶段,我们调整文化建设的方向,二是当下可以搞一些战役激励,需要一些经费。

Tips:工作成本部分的加分项

a:实事求是的和领导沟通,你越真实,他沟通起来就约容易;

b:掌握“SPAH模型”,澄清问题的时候一次性讲明白,别让领导感觉和你沟通很费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找对方法,一条成本公式,帮你快速赢得职场转机

天天忙碌,不是我们的目的,是我们勤勤恳恳的表现。获得领导认可,是我们通往价值实现的路径。在这条道路上,首要任务就是找对方法。

公式“领导认可=成果体验-工作成本”,从两个维度帮你打开一正一负的思路通道,加上行之有效的实操技巧,帮助你快速赢得职场转机。

不要动不动就想通过离职来逃避,逃是逃不掉的,我们只能面对。

拿破仑说:“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坚持我们的职场信念,行动起来,积极改变,我们就离成功的曙光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