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九把刀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所说,“每个班都有一个胖子”一样。

每个班都有一个很用功但成绩不好的孩子。有时,甚至不止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有以下几点特征:

1、珍惜时间。这一点在孩子上了中学以后特别明显,他们每天都会早起晚睡,甚至课间时间都忙着找老师“问题”。

2、听话。老师说的都要好好记下来,甚至是在漂亮的笔记本上一点不少的记下来。父母的话更是言听计从。

3、特别自律。自律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他们能每天都很“努力”,每天都过的很“充实”。

4、成绩不好。问题就出在这,按理说拥有以上三点完全应该是“夹子生”,但他们的成绩最好也就中游偏上,很多这样的孩子,甚至在班级中是倒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起来好像很奇怪,但是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同学,你只要稍微留心,你就能知道原因:

1、珍惜时间,却没有效率

大学有个同学,每天晚上都按时上晚自习,直到自习室熄灯才回宿舍。但是,她坐在自习室大部分时间是走走神,把头发中分了叉的部分剪掉(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剪完),一会又看看手机,回回信息。一晚上的时间,很快也就过去了。

他们不在乎效率,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看看别人还在睡觉,我已经在学习了。不着急,慢慢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听话,但不愿动脑子

老师讲的知识都“完美的”记在笔记本上了,一是上课只顾着记笔记了,老师让思考的时候,都没有时间。二是笔记本课后却再也不看一眼。

“重复是最好的记忆”。学习好的学生总是会“温故而知新”,而笔记本往往只会草草的记几笔,因为脑子跟着老师的思路“飞快地转”,没有时间把所有的字都写下来,也没有必要。自己的笔记本,自己能看懂就够了,又不是要参加“笔记本”展览

3、这样的自律,毫不费力

这样的孩子看起来特别自律,但由于他们只在做“表面功夫”,其实一点也不难。每天晚上只要到自习室坐着,消磨了时间,就是上了晚自习了,就是在学习了。对自己,对父母都有交代了。

4、成绩不好,这是必然

有句特别形象的俗语:“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你假勤奋,就不会得到“真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种现象,作为父母一定要帮帮孩子。这样的孩子不懒惰,有上进心,却陷入了“假勤奋”的泥潭,这无疑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更糟糕的是,一旦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成年之后,对待工作与生活往往也会用这样的态度与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作为父母:

1、劳逸结合,引导孩子注重效率

这样的孩子往往“玩的时候不尽兴,还想着学习;学的时候不专注,磨洋工”。在孩子一入小学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学习时全神贯注,注重效率;玩时也一心一意,身心放松。

2、告诉孩子要动脑子

“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脖子以上”,脑子越用越活。这样的孩子往往不爱动脑子,他们习惯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只有动脑子的勤奋,才是真的勤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不过分强调学习,不苛求成绩

“因材施教”,如果孩子已经存在“假勤奋”的现象,就不要再过分的强调学习。这样的孩子,往往特别想得到父母的认可,想达到父母的要求。可越是这样,他们越容易在“假勤奋”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所以,作为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关心孩子,越希望孩子学习好,越不能无视孩子的“假勤奋”!这时,更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与支持,帮帮孩子。

让孩子真的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