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汉族戏剧形式。被评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木偶戏有华阴迷胡阿宫腔合阳提线木偶戏、周至大玉木偶戏、洋县杖头木偶戏、陕西杖头木偶。被评为陕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民间手工技艺名录的是合阳提线木偶制作工艺。

当然说起非遗提线木偶,就不得不说说提线木偶戏的的起源。

在古代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汉高祖刘邦,率军在平城,被匈奴王冒顿的大军四面围困。冒顿之妻阏氏带领强兵扎在平城的一面,等待时机攻城。一个多月后,平城的汉军粮草已经吃尽了,饿死官兵无数,又无援军解救,孤城危在旦夕,军心浮动,刘邦急得心如火焚。刘邦的谋士——护军中尉陈平查访得知:冒顿原是个好色之徒,暗中寻花问柳,阏氏妒忌心重,经常醋海兴波。陈平利用冒顿的弱点,摸透了阏氏的心理状态,令工匠制作了好多木偶美人,每尊木偶人装置几根丝线,再令士兵每天提线引木偶美女在城堞孔穴之处走动,手舞足蹈,木偶美人婀娜多姿。阏氏误以为城里美女如云,提心攻下平城之后,冒顿选美纳妾,便下令退军。这样,便解了平城之围。

刘邦登基以后,感念“木偶美女”于国有功,赐每尊“偶人”以贵妃、贵嫔、贵人等封号,并将这些木偶作为国宝珍藏在御库中,到汉文帝时,乐府仿造傀儡,在宫廷演出,还作为迎宾嘉会和敬神驱邪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桓宽著《盐铁论》载:“今民间雕琢不中之物,刻画玩好无用之器。玄黄杂青,五色绣衣,戏弄蒲人杂妇,百兽马戏斗虎,唐锑追人,奇出胡妲。”唐锑追人,指用木、泥、纸做成的小人,进行爬高竿的游戏。奇出胡妲,指鱼龙变化与旦角演戏之类。

随着宋元戏剧的兴盛,宫里的表演者代替了木偶演出,但是民间依然繁荣。首轮《陕西省文化艺术志》载:乾隆、嘉庆年间,陕西线戏班随商帮到扬州、苏州演出,同治、光绪年间又多次上北京演出。光绪年间,合阳有70多个线戏班社,演出范围除了大荔、韩城、澄城、白水、富平、三原外,北至延安、榆林,南至华阴、华州,西至西安、泾阳、宝鸡,甘肃庆阳,东至潼关,以至山西芮城、河南灵宝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年轻人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看木偶戏的人已经寥寥无几,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尴尬境遇。木偶戏自然也就很难再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无法吸引到人。 且因为其中经文晦涩难懂,并不适合商业演出,因此没有人愿意去学习和传承。陕西木偶戏虽然有传承人,但是这项技艺已经没人去看,可以说是名存实亡。随着5G时代的到来,恐怕木偶戏越来越少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这门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岌岌可危了。

笔者希望这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很好的发扬与传承!希望年轻人还能留住老祖宗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