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在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白秀沟村有一位成功的女农民企业家,致富不忘乡邻,自2015以来积极投身于家乡的扶贫事业,义无反顾地投资兴业,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创办花卉苗圃合作社,成立餐饮公司,走乡村旅游发展路子,带动周边经济持续增长,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她就是土生土长白秀沟村女企业家刘艳萍。

刘艳萍,今年46岁,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从事过饭店、饮食、加工、教育等行业,风风雨雨,吃尽了不少苦头,致富之后,她心里一直有个愿望,要为家乡人民办点事,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育,家乡人民养育了我,我要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她是扶贫道路上“急先锋”,2015年以来,上级开始了脱贫攻坚工作后,她第一时间与白秀沟村党支部联系,投资300万元,流转本村土地200亩,并流转邻近村土地200亩,共400亩土地,成立了花卉苗圃合作社,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4人签订了用工劳务合同,合作社种植有月季、红叶石楠、桂花、黄金梨、樱花等花卉果木,建立了采摘园。

今年8月的一天上午,酷热难耐,在外口自然村的月季基地,白秀沟村贫困户们正在除草,刘艳萍头戴草帽,肩扛电锯,正在修剪树枝,衣服被汗侵透,浑身湿透,黝黑的面庞,微陀的背,粗糙的双手,与常年辛苦劳作风吹日晒的农民一样,大家见有人过来,七嘴八舌说起来,贫困户刘会山说:“艳萍没有把自己当成老板,重活自己抢着干,对我们就像亲闺女一样亲,每到冬天,每星期开着车拉我们去澡堂洗澡,日常生活用品都替我们买了,在合作社干活,一天80元还管饭,我今年在合作社务工已经收入了1万多元了,在家门口就业划算,既能照顾家,又能种地。”贫困户姜兆山说:“不知艳萍图个啥,手里有钱,不在城市生活跑到乡下种地,除土地承包费给我们外,又让我们就业,对我们贫困户真好。”刘艳萍憨厚地笑了,叔叔说啥呢?没有你们的辛勤哺育和大力支持,我也不会致富,关键依靠党的富民政策,我先行一步,个人致富了,不算啥,只有实现共同富裕,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我应该做的。

在白秀沟村青山水库旁的农家乐餐饮公司,笼罩在苍翠欲滴的深山中石墙茅草屋显得古朴典雅,20多间的茶室、接待室、客房装修的大气辉煌,烧烤炉一字排开,像盘旋徘徊的雄鹰展翅欲飞,石磨、毛驴、碾盘,土锅台、水车仿佛让人穿插到农耕社会,高档的气派的钓鱼池又把人回归到现代社会,听着鸟鸣鸡叫狗吠,开轩面场圃,对酒话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在场的白秀沟村村干部刘万胜介绍说,2015年以来,刘艳萍的回村创业以来,陆续投资400万元,建立农家乐餐饮公司和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专业合作社务工有40多人,贫困户其中14人,每人每年工资1万多元,就这一项,贫困户就脱贫了,贫困户家里有事,合作社工作人员上门拜访慰问,为村里解决很多困难,乡村旅游这几年也活跃起来,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山果走出了大山,为村里带来收入,这不,村电商也开了几家,变化真大!多亏了,刘艳萍投资开发。

昔日的农家女,今日的致富带头人刘艳萍正在脱贫攻坚征途上挥洒汗水,为乡村振兴抒写着不朽的辉煌。(通讯员:惠先智 王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