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杂志2019年9月18日刊发文章表示,如果全球变暖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而在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系统——大堡礁,半数珊瑚的死亡都集中在2016年和201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unsplash

珊瑚礁覆盖的海域不足全球的1%,但其中的已知海洋生物却占海洋领域的四分之一,且大堡礁是目前最大规模的珊瑚礁。它因美丽的珊瑚、庞大的海洋生物群以及著名的心形礁而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目前大堡礁的白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一方面希望可以在珊瑚礁消失之前亲眼目睹这美丽的珊瑚礁,一方面也在想如何才能延缓它的寿命,保住它们的美丽。如果能提出有效的抑制全球变暖的措施,或许我们还可以保住这美丽的自然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unsplash

前往大堡礁的你如果只是单纯的看一眼,未免辜负了它的美丽。来了解一下大堡礁的发展史以及生态系统并讲给小朋友听吧,让他了解能够为他带来惊喜体验的大堡礁背后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堡礁的前世今生

二万多年前,大堡礁所处的海域还不是一片海洋,而是桉树和千层木树林的生长地,这里生活着丰富的澳大利亚平原动物以及土著居民。土著居民在深水区狩猎,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BBC纪录片大堡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BBC纪录片大堡礁

直至最后一个冰河世纪的末期,极地冰雪融化,地球海岸线整体上移,海水淹没地势低洼的海滩,不断上涨的海水将平原变成沼泽最后变成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BBC纪录片大堡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BBC纪录片大堡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BBC纪录片大堡礁
澳大利亚这一地区的大陆架海域水质洁净,透明度高,水温常年保持在22-28摄氏度,恰好适合珊瑚虫的生长。
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群体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质骨骼。老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向高处和两旁发展。
如此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一起,堆积成一个个珊瑚礁体,这便是珊瑚礁的形成过程。无数珊瑚礁共生在同一片区域,形成大堡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BBC纪录片大堡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BBC纪录片大堡礁

珊瑚礁的绚丽奇观

珊瑚礁的建造过程十分缓慢,在最好的条件下,礁体每年不过增厚3-4厘米。如果你能够看到巨大的珊瑚礁,充分说明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演变。
在大堡礁,有350多种珊瑚,无论形状、大小、颜色都极不相同,有些非常微小,有的可宽达2米。珊瑚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的。且因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珊瑚也呈现淡粉红、深玫瑰红、鲜黄、蓝绿等异常鲜艳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unsplash
据BBC纪录片对大堡礁的报道,晚上时如果有紫外线照向珊瑚礁,会使它们发出不同的荧光色,缤纷的色彩会汇成另一个梦幻的海下世界,更加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urce: BBC纪录片大堡礁

大堡礁的生态系统

珊瑚礁为不同的海洋生物提供居所以及营养物质,你所看到的热带鱼、海龟、鲨鱼、海草等无一不依托于大堡礁的生态环境。热带雨林、河流以及红树林等的存在间接维护着大堡礁的生态平衡。
例如红树林作为唯一能在咸海水中生长的植被能够放慢水的流速,留下从陆地带来的沉淀物;分布在海岸边缘的热带雨林能够有效控制水流和水流所含的沉淀物以及淤泥。而淤泥往往含有破坏性的肥料和农药,没有它们的阻拦,其成分进入海洋中,对大堡礁的危害就会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的海洋生物、陆地生物、海洋植物、陆地植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着大堡礁的生态圈。但旅游业的发展、围河造田的开展、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对大堡礁生态圈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大堡礁的白化现象无疑是在提醒我们这一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堡礁的绚丽色彩逐渐消失,白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从各方面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大堡礁的影响。尽管现在还不能提出有效的治理举措,但我们首先要做到不向海里扔垃圾,不随意带走相关生物植物,同时日常生活中注重环保,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为大堡礁的明天出一份微薄但有意义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