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从小就会教孩子要懂礼貌,出门遇到老人喊“爷爷奶奶”,遇到年轻的喊“叔叔阿姨”,学校里遇到老师要问好等等,都是希望孩子能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可是有些孩子天性比较害羞,可能时间长了会自然地叫人或问好,如果遇到“陌生的熟人”,父母突然让孩子喊,孩子可能会因为害羞而不喊,父母此时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雪今年刚6岁,从小就比较内向,但是比较懂事,父母便觉得小女孩嘛,文静一些是正常的。有一天,妈妈带着小雪下楼玩,偶遇了自己的老同学,自己打完招呼后,就习惯性地让小雪喊“阿姨”,小雪因为从没见过这个阿姨,于是就低下了头,默不作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以为小雪没听清,又说了一遍,可是小雪依然低着头没反应,这时妈妈觉得自己有些面子挂不住,有些微怒地说:“平时是怎么教你的,怎么这么没礼貌呀”,接着转过头对老同学说,“平时不这样的,今天也不知怎么了”。

老同学摆了摆手,小孩子可能害羞,没事的,于是聊了几句后就各自分开了。没想到,回到家妈妈又狠狠地批评了小雪,嫌她没有礼貌,让自己没有面子,以后再这样,就不带她出门了,免得丢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雪心里也很委屈,但是看妈妈生气发火了,自己也不敢再说什么,又听到妈妈的“威胁”,心里更怕了,眼泪便在眼眶里打转。

其实妈妈完全没有必要“逼”孩子,而且逼迫出来的礼貌,不但不能让孩子养成好的礼貌习惯,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那么,孩子因为害羞而“没礼貌”,作为家长要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家长要先替孩子“解围”。

遇到好久不见的“熟人”,孩子不喊人的时候,父母也没必要生气,更不要觉得没有面子,还要要学会给孩子“解围”,你一句“温暖”的解释,可能会温暖孩子的心;

孩子不是没有礼貌,而是确实因为害羞而不敢喊,如果这时候父母再大声的质问,孩子会更害怕;还不如直接跟熟人解释“孩子可能有些害羞,不要见怪”,然后拉紧孩子的手,让孩子找到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孩子可能会“感激”父母为自己“解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回到家要耐心引导,不能言语“逼迫”。

然后回到家后,不要直接指出孩子没有礼貌,可以通过一件事慢慢地引导,或者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讲礼貌的重要性。孩子心里其实是明白道理的,只是缺少勇气,父母不但要耐心引导,还要鼓励孩子,让孩子慢慢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平时带孩子出门,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

俗话说:“言传身教”,只告诉孩子“道理”,孩子未必就明白,平时带孩子出门时,父母也要学会主动地跟别人打招呼,通过“身教”来影响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相信有了父母为榜样,自己也会慢慢地学会礼貌待人,见到“陌生的熟人”也就不再害羞了。

教孩子懂礼貌当然是好的,但也要用对方法,不能一味的“强迫”,育儿无小事,任何小事的处理不当,都可能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父母也要好好学习才行!

今日话题:对于这件事,你们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致远妈咪】,是一个全职宝妈,专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与孩子能够共同成长,分享更多的育儿经验及学习经验,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一定记得点击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