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改编工作

1:故事的改编优势

选择改编作为动画或者图书的创作方式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说,像《鬼妈妈》《葫芦兄弟》都是改自于成名小说或者画画。《张飞审瓜》《真假李逵》《曹冲称象》都是根据根据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改编。其在塑造人物、故事构思方面,有着优于其他作品的地方,已经是一个得到大多数人肯定的作品,为以后的艺术作品呈现打下坚实的剧本基础。再者成功小说或者其他艺术作品的知名度也为前期做了宣传,无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都不能脱离所在的经济市场,本身就有知名度的故事也会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构思创意的时候旧创意+新的时间,地点或角色=全新的创意。这是个屡试不爽而且又快捷迅速的故事创意方法。像《僵尸新娘》就可以归入到“英雄救美”行当里,但作品却是我们不曾想过让人大呼过瘾的创意和风格。当你在还在大呼自己的构思创意精美绝伦的时候,不管你是否相,那些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问世的艺术作品总是给我们的“原创”之梦给以重重的一拳。所以在创作之前我觉得自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写作方法。一套中等规模的人物设定,每个人之间的关系网。还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创作结构,就像我们之前大篇幅提到的。那么剩下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创意为自己添砖加瓦了。

2:故事改编的几种形式

一:忠实于原著

保留原作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设计,保持原作品的原汁原味,力求把原作的内涵,塑造的人物忠实的表现出来,这种改编和转化,是一个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象的视听语言的过程。像《葫芦兄弟》系列,《鬼妈妈》,尤其是2012年的《科学怪狗》就是根据蒂姆伯顿1984年的同名真人短片在原著的基础上重铸的新故事。而在这之前要求编者,同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我们的改编工作,无论是影视或者图书。都是由抽象的文字到可视化的影像间的转化,重新在脑海中形成形象,为观众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就像《崂山道士》,一提到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那种油头白脸的书生。还有诗画梦境般像月宫的场景。当然这种转化不仅仅是文字塑造的形象的视觉化,还是创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像《鬼妈妈》中在原著的基础上为了缓和故事中的恐怖气氛增加亲和力,加上了怀比这个重要人物。

二:局部改编

这种改编的形式就是选择的局部改编,可以分成节选,取意,复合几种具体方式。

对于节选的例子在我国早期定格动画中非常的多,像《济公逗蟋蟀》《火焰山》《铁扇公主》等等优秀作品。而影视动画片《宝莲灯》也是通过节选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少年成长部分。类似于这种对英雄人物某段成长史的节选演绎比比皆是。取意:就是保持原著的内在的一些东西,比如故事框架,角色的设计,而对外在形式进行改变,比如说故事的环境,主人公的身份以及故事情节。迪斯尼在改编名著几乎都采用的取意的方法,像《狮子王》《花木兰》等等。另一个是复合。把几个故事组合在一起,这样的改编对素材的要求较高,不同的故事要融合在一个故事框架里,主题内涵风格都保持高度一致。像《超级无敌掌门狗—人兔的诅咒》《小鸡快跑》就是这样的例子。

三:颠覆

与前两种改编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原作主题内涵处理方式。大多数改编方式,无论对故事、主人公做怎样的改编,但都保持了故事原本的主题,而颠覆恰恰是要打破原先故事的思维方式,对原来的主题提出质疑,甚至彻底颠覆。使我们印象最深的当属对现有名著的颠覆。对于名著其一般代表着传统,主流的思想意识。这种改编结构,反其道而行拆毁原形中最核心,最内涵的那些思想。这种叛逆,颠覆的过程本身也具有了某种含义。像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这种就是最明显的颠覆和解构,而《西游降魔》更是对原型真理的找寻在某种意义上更是对传统价值和审美取向的打破。

3:改编剧本的小技巧

一:故事结构的戏剧化调整

首先将原本故事线索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抓住整个故事的脉络,简化零零碎碎的细枝末节,寻找巧妙的切入点,也就是视角将观众带入故事中。不仅仅对于电影,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简洁明了节奏感十足的结构方式都显得十分重要。

在讲述角度上,我们可以选择更有悬念的倒叙,插叙方式。把悬念铺陈开来吸引观众注意。像《9.99美元》开头部分就是一位行为古怪的老人向人索要烟和咖啡并且要用枪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紧张的局势自然观众对结果的期待感增加;可以改变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性格。同一件事情发生在朋友,恋人和家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最后产生的结局自然也会发生变转;我们可以运用电影中的“最后一分钟救援”缩短需要解决事情的时间,使整体气氛升级。像《圣诞夜惊魂》《小鸡快跑》将时空感运用的淋漓尽致;在人物这方面可以增加特色辅助角色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在很多动画作品中我们都会给人物设置具有展现人物性格的宠物。像《科学怪狗》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动物。而阿高和华莱士更是在精神层面达到互补和统一。

二:单纯完美的动画氛围

动画除了有想象的实质而且有着一种明朗,纯净,正能量的特质。无论在原创和改编故事的过程中作品中的阴暗,沉闷,过于尖锐的部分,往往创作者都会有意去规避掉,取而代之的是美好和纯净。

完美的故事情节:《超级大坏蛋》就是一个例子,无论什么时候都存在的对立双方:正义与邪恶。按照一般的想法邪恶的一方怎么也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但创作者却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颠覆:一直被人民视为公害的超级大坏蛋,在爱情的唤醒下。解除了新生一代的城市破坏者威胁,成为城市的守卫者。这种完美让你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我们的主人公超级大坏蛋并没有杀人,《僵尸新娘》中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形,在艾米丽知道当年的凶手就是眼前的巴克斯男爵的时候,握在手中的剑并没有向他刺去,而罪恶的巴克斯也选择了喝下了为维克特准备的寿终酒。《通灵男孩诺曼》中女巫如果你观察一下的话,在动画电影中反派角色都是要么被感化,要么主动结束性命或者被打回原型丧失再度破坏的能力。

细节的处理与对白

由于可视化艺术作品的特性,不可能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这也是为什么在小说和剧本相比较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小说故事。相对于重要的部分就是缺少细节展现,而这都需要在剧本中的动作和语言上下功夫。

在血腥,暴力情节上的巧妙规避,在《僵尸新娘》如此强烈黑色的动画中僵尸新娘艾米丽被害的那场戏是通过影子来处理的,而整体故事是在充满创意的歌舞下进行的。极大的削弱了本身具有的悲情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英文原文:在一块大石头附近有一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一只乌鸦又热又渴,飞到瓶子站着。但他喝不到水,因为瓶颈很长。
乌鸦想了想,然后飞走了。过了一会儿,他叼着一块小石子回来了。他把头伸到瓶子口上,然后把石子扔到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涨到了瓶颈,他终于喝到了水,他非常开心。

对比这两个版本共同点就是故事情节是一样的,而且动作也是高度一致。动作:喝水。为什么喝:口渴。怎样喝:用石头填充。但是对于这个故事而言,其地点和时间是缺失的。于是这给了改变的可能性。按照一般的习性一般是山林之中,时间可以是选在夏日的中午来凸显其紧张感。对于道具上的选择,原文和英文版还是存在一定的出入的。原文喝不到水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而英文版则是“飞到瓶子站着。但他喝不到水,因为瓶颈很长。”可见这个瓶子对乌鸦来说是靠力量无法动摇的,所以才会选择巧取。

山上寺庙旁住着一群乌鸦,其中有一只力量弱小但非常聪明的乌鸦。山林遇到了旱季周边已经不见了水源,而且庙里的人们对水保护的非常严密。乌鸦们陷入了恐慌之中,它们在决定去找水源之前要提前补充一下,就这样它们发现了在寺庙的菩萨手里玉净瓶里的杨柳枝还是那么翠绿,发现瓶中有水,原来人们要对其定期补足。所以乌鸦们就纷纷考虑如何获得其中的水源,当所有乌鸦纷纷碰壁的时候,这时那只聪明的乌鸦用石子往瓶子里投去。其他的乌鸦们都觉得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但当这只乌鸦喝到水时。大家才开始纷纷效仿,这样大家都喝足以后向别的地方迁移,而且有几只乌鸦选择留守在这等水喝。就这样这只聪明乌鸦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作为了新的领路人。

在这里我只是提供一种思路,意思就是在书面工作的时候我们尽量把它想的大一点。

其实我们很多的传统故事作为故事来讲缺少故事的基本要素,也给了我们很多去构建重建的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那种固有的思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要把住与这个时代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