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经常会询问孩子这个会不会,那个会不会。

然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部分孩子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题目也说会做,但是一到考试却考不好。

这让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的是考场临场发挥不好?还是有其他别的原因呢?

原因一:孩子自己不会却说会

黑猩猩在受到外在威胁或攻击时,会本能地全身毛发竖立,给自己和敌人制造强大的错觉。

人类也会如此,当遇到挫折、焦虑、利诱或者不能承受的压力和困难时,会本能地进行自我欺骗,这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我防卫机制。

家长如果过度专注在孩子的成绩上,并且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采用一些负面的措施,比如斥责、体罚、和其他孩子对比等。

孩子的内心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

为了排解这股压力,孩子就本能本能地对这个问题产生防卫机制,试图通过自我催眠和欺骗的方式解决问题。

哪怕他预知考试之后成绩真的不如理想,要接受惩罚,也是之后的事情。

在家长提出问题的当下,他们会先选择短暂地逃避现实困难,欺骗自己的同时,欺骗家长说“我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性格使然,喜欢好大喜功、心存侥幸或盲目乐观。

孩子性格乐观是好事,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如果孩子属于从不提前预知苦恼的性格,那么他极有可能在自己并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自我鼓励式地给家长一个肯定的答案。

原因二:孩子虽然不会,但却误以为自己会。

这个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缺失,二是孩子对储存知识和应考能力之间的思维转换认知不足。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是有限的,缺乏理性客观,只能通过来自于外界信息的判断,而非内在思考。

当自己做对了一两道题,认知能力不足的孩子往往就会高估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为已经全懂了、明白了。

然而你,“听懂”、“理解”、和“真正学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孩子对知识没有正确的认知,就容易出现“一问就会,一考就废”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孩子对于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程度,并没有把课堂知识通过思维和逻辑,转变成应考能力。

有的孩子考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冲到班级排名前几,但一碰到“陌生”知识点,排名就下来了。

这种孩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死板”,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同样的考点换个“马甲”,就不会做了,不懂得举一反三。

如果你在上述的情况中,看到自家孩子的影子,那要怎样帮助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过度看重结果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考试成绩都是过度紧张,甚至喜欢拿自己孩子的成绩与别人对比。

这样做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家长的不断攀比中形成焦虑感。

不要只看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努力的过程,一味的指责和攀比只会让孩子更恐惧考试。

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提出自己的要求,才是最正确的激励方式。

和孩子一起寻找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一起去找原因。

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先找找原因,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来引导孩子。

帮助孩子攻克难题,才能让孩子在下次考试中有所改善和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导孩子稳定自己的情绪

有的孩子平时成绩不错,但一到大考就掉链子,考出了完全不符合预期的水平。问到原因的时候,大部分都会说:我太紧张了。

所以,除了对知识点的把握,良好的心态也是获得高分的法宝之一。

家长平常要引导孩子用平常心看待考试,不要制定过高的目标,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告诉孩子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即可。

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

家长询问孩子学习情况,不要将关注点仅仅放在成绩上。

平常问孩子是否懂了,还可以举一反三出一些题目,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掌握了。

人生总是有高有低,孩子的求学之路也是如此。

家长平常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励,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孩子的学习劲头必定会更足!

每天一小时,做更棒的家长!

国学大语文、英文原版、模拟试卷,全科学习资料、早教启蒙,关注同名公众号“一小时家长”,获取小学全科学习资源福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