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9年秋季拍卖王者诞生!清乾隆 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先后为香港富商刘銮雄、企业家「乐从堂主」曹兴诚珍藏,刚刚在苏富比上阵。HK\$1.8亿落槌,连佣HK\$2.07亿成交,19年升值8.5倍。这件珍器写下御制料器的全球拍卖纪录,同时成为香港今季拍卖的最贵拍品,兼第五件破亿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乐从堂主」曹兴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包袱瓶落槌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李佳为客户投得包袱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仇国仕(Nicolas Cho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朝的画珐琅器,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施彩,色彩鲜艳华丽。今次上拍的包袱瓶,依仗清宫御作坊中能士巧手所制,高18.2cm,正面有「乾隆年制」四字款。耿老当时指出它是「所见最大尺寸的宫廷制料胎画珐琅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雍正、乾隆时期,包袱装饰是宫廷御用器的流行题材,有指「包袱」取谐音「包福」的吉祥寓意。据档案记载,乾隆帝特别喜欢的各类器皿,都会要求造办处专门配做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装,并把器物名称、年号刻在匣盖上,以示珍藏。学者认为,包袱纹饰的流行应与此有关。飞凤牡丹纹饰则早见于宋代定州、耀州陶瓷,历元、明、清三代不衰。

「乾隆年制」字款融入了花蕾位置。将字款融入纹饰的做法,在雍正时期的珐琅器可看得到,尤其是铜胎珐琅,或一些鼻烟壶和小型器物,字款融入在足部位置。凤舞纹饰极有可能代表皇后,这应该是乾隆帝为了取悦皇后或皇太后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画珐琅包袱纹盖罐|台北故宫

包袱瓶亦有其他材质的著名例子。以瓷胎包袱瓶为例,巴黎吉美博物馆最有名的器物,是一件珐琅彩瓶,肩上饰以绶带。铜胎亦有相近例子,例如台北故宫的画珐琅包袱纹盖罐。

今次上拍的包袱瓶出身显赫,传为昔日恭亲王奕欣府中宝物。可确定的最早来源,则追溯至入巴尔(A.W. Bahr,1877 - 1959)、白纳德伉俪(Paul and Helen Bernat)典藏。巴尔是德中混血儿,在上海出世,从事贸易生意,晚年把不少藏品捐予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等顶尖收藏机构。白纳德伉俪则是波士顿名流,是20世纪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艺术品大藏家,波士顿美术馆有一个以他们命名的展厅。

直至1988年,包袱瓶于香港苏富比上拍,为香港顶尖收藏家 - 富商刘銮雄买下。2000年,刘氏在苏富比售出包袱瓶,HK\$2,424万成交,由「乐从堂主」曹兴诚购入。如今成交价为HK\$2.07亿,即升价8.5倍之多,再次见证了他对艺术品的独到眼光。顺带一提,2000年的同一场拍卖中,曹氏还以HK\$4,404万投得嘉靖五彩鱼罐(前年在香港以HK\$2.13亿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述: 玻璃为胎,形采包袱,束口皱褶,凸饰红带系结,丰腴饱满。沿边缀小花璎珞,随起伏曲褶而绘,摹拟锦布结集,妙不可言。巧施珐琅彩,黄地明亮,犹如晨光和煦,祥云中,天凤临,仪态雍容盈万方。飞凤顶红冠,翎毛柔密轻巧,多彩缤纷,描金添饰,细腻入微。曦照下,金翅展,牡丹雏菊丛上飞,翔舞颂升平。鞓红魏紫中,一蕾独含苞,内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左证御匠神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

《乾隆年制》蓝料款

估价待询 本文隆重介绍的玻璃胎画珐琅凤舞牡丹袱系瓶,高18.2公分。瓶体呈包袱状,口边为规律美观的褶皱纹,实际上是工匠按照包袱做成瓶的式样。颈部装饰粉红色立体袱系纹。通体在不透明乳白色玻璃上先烧一遍黄色珐琅,瓶体画两条俯身下飞的凤,鹦鹉嘴,丹凤眼,细颈,振翅,羽毛状的尾部向着天空方向飞舞,两支细长的腿甩向左前方。凤的下方为盛开的牡丹花和一枝雏菊,凤的上方为彩色流云,天女散花般的凤尾在云中飞舞,凤的身上还运用了描金工艺。在绿色树枝处做桃心形开光,内书蓝色珐琅「乾隆年制」。瓶底为温润的乳白色玻璃。整个花纹使用深浅不一的绿色、红色、藕荷色、蓝色绘制而成,再加上富贵的黄色,格外亮丽夺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局部)凤舞牡丹纹饰「乾隆年制」四字款写在花卉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料胎画珐琅包袱瓶正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料胎画珐琅包袱瓶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料胎画珐琅包袱瓶局部细节)

(乾隆料胎画珐琅包袱瓶局部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料胎画珐琅包袱瓶局部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料胎黄地画珐琅龙游花卉包袱瓶

《乾隆年制》墨彩款 两面

香港蘇富比1988年11月15日,编号77

香港艺术馆藏品

出处:莫士,《御制》,1976年,图版41

无独有偶,香港艺术博物馆收藏一件与此几乎一模一样的包袱瓶,瓶的造型、黄颜色的地色,特别是署款方式都一样,只是纹样不同,装饰螭龙纹和花卉。这是一对同时制作的精品,也是目前所见尺寸最大的瓶。仅瓶的成型也有一定的难度,瓶身具有楞状,需要有模吹制,而瓶口的褶皱,则需要工匠手快、眼快,技术好,因玻璃在瞬间就凝固了,至少在成型时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制作出漂亮美观的器形。

购买方式

【得宜瓷舍 汝窑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