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动力电池将迎来“报废潮”,三个月后报废量将超过24.8万吨,大约是以前报废量的20倍。如此大规模的“报废潮”,面临的却是严峻的回收形势。避免此类新型固体废物引发“灾难性”的环境后果,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世界级难题”。如果回收处置不当,也极有可能重蹈当年铅酸电池覆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鉴与动力电池“报废潮”即将到来,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决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一辆小汽车的电池包里大约有四五千个锂电池,大的乘用车则可多达七八千个锂电池。不像铅酸蓄电池,报废之后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依然有电,如储存运输不当,可能引起燃烧或正极爆炸。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锂电池回收处理的优良技术,也没有较为精尖的回收装备。没有好的装备,纯粹把电池打碎进行拆解,是一种比较落后的工艺。而在提取方面,纯粹采用湿法工艺,则极有可能再次造成污染。

锂电池的回收不能走铅酸蓄电池回收的老路,用完了之后,各方都不管——生产者不管,回收者唯利是图,加工者只盯着补贴。铅酸蓄电池回收的老路,便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近16万吨铅在非法冶炼过程中流失掉,成为污染源以及人们健康的严重风险源。部院联合调研显示:仅京津冀地区的废铅蓄电池回收,80%掌握在非法社会源渠道。

锂电池相比如铅酸传统电池,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相对污染较小,且其电解液为有机溶剂和锂盐,大多为无毒或低毒,因其环境风险相对较小,并未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但锂电池分解或水解产物具有一定腐蚀性和毒性,专家建议,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工作,国家应该尽早布局。

作为轻金属的锂,虽然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中国在电池的制造技术上与国外亦尚有较大的差距。锂电池虽然是发展的方向,但不应过度夸大锂电池的优势,而忽略了别的技术路线,比如氢燃料电池等。锂电池也不会完全替代铅酸蓄电池。未来的动力电池体系,应该是多种技术路线共存的。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电池生产大国,更是电池消费大国,使用后的电池如果不单独集中处理,随便丢弃,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和长久的污染。废弃在自然界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伤害人的肾脏。废电池中所含铅等重金属对土壤、水源的污染只是一种短期内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潜在性的长期危害。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按全球70亿人每人每月丢一颗电池计算,一年累积下来840亿颗电池,对地球的破坏力是非常巨大的,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是难以想象的。

在家庭废弃物中,并非只有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资料显示,一只普通节能灯含汞量约为0.5毫克,1毫克汞渗入地下,就可造成360吨水被污染。也就是说,一只节能灯可污染180吨水。废旧电池、废弃节能灯管、过期药品……这些随意丢弃后会污染环境的家庭危险废弃物,该如何处理?

我国每年产生的闲置手机至少4亿部,存量闲置手机约10亿部。存量闲置手机的数据目前业内没有权威统计,但至少是以亿计。如何有效处理量级巨大的废旧手机,亟待引起重视。一旦手机进入报废回收环节,金、水银、铅、镉等重金属的处理十分难以控制,一块电池所含镉可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日常饮水机使用的3200桶标准桶装水。

手机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若闲置的手机进入垃圾体系,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掩埋则会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送到一些没有资质的小作坊处理,则会对拆解者身体和环境带来巨大伤害。在发达国家,手机谁生产、谁回收、谁处理是惯例。企业对消费者手机进行回收的行为还远未形成

工业化产品高度普及的时代,家家户户都有数不清的危险废弃物,过去都是随手扔掉,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深远的危害,亟需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他们现在收集的废旧电池、过期药品和节能灯等,只是危险废弃物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能够找到回收渠道的危险废弃物,大部分危险废弃物,因为没有回收处理渠道,遗弃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