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愁滋味,30多岁的我们,或多或少都在经历职场焦虑。

有时候,我很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日子。

除了要努力学习和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以外,不用上班、不用焦虑、也不用担心会跳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薪156万Facebook总部中国籍员工跳楼身亡

当地时间9月19日中午11时左右,美国加州门罗帕克的Facebook总部大楼外,一位匆匆路过的员工目睹了一个人影从大楼上疾速坠落,“砰”地一声砸在地上。

38岁的中国籍男子陈勤(音译),从Facebook总部顶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目前,美国警方认定自杀,排除了他杀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勤,1999级浙江大学毕业生,2011年到美国,在南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留在美国互联网界发展,履职过多家互联网巨头,平均每两年换一次工作,于去年3月跳槽到脸书总部,隶属于广告组。

在入职脸书之前,曾在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思科公司、外包咨询公司Ryzlink工作过。

从上面的履历来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且工作背景极其优秀,就这样跳楼身亡,着实让人感到惋惜。

有知情人士认为,虽然陈勤已经在美国工作8年,但他仍没有拿到绿卡,只有工作签证,又要养家糊口,不能和上司翻脸,只好忍气吞声,最终不堪重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跳楼,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不是!是在用生命逃避。

2017年,“42岁中兴程序员跳楼身亡”事件曾经刷爆了朋友圈。

死者为中兴公司研发程序员欧建新,南开大学硕士,毕业后在华为工作8年、中兴工作6年。

这个学历和工作履历,即使放在现在,对于绝大部分职场人而言,也算得上是佼佼者。

据当时的报道,欧建新是某一研发组主管负责人,生前曾被领导因工作约谈,欲将其劝退,这似乎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6月17日晚,美国高通公司总部员工跳楼身亡,死者为华裔工程师大卫·吴(David Wu)。

据当地媒体报道,大卫·吴是清华大学学霸、多伦多大学博士,博士毕业后进入高通工作。

2018年4月,高通宣布裁员1500人。大卫·吴经常出现高度紧张和情绪极不稳定的情况,最终在这种情形下从公司6楼跳下,当场身亡。

同样都是学霸、高材生,同样都在国际知名公司工作;

同样在30-40岁的年纪,面临也极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最终,

都选择了“跳楼自杀”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跳楼,

是解决职场焦虑的方法吗?

显然不是!

这是在以生命为代价的逃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为什么成年人越努力,越焦虑?

有时候,我很怀念小时候,不用上班、不要为工资发愁、也不用顾忌绩效好不好。

只需要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长大以后,大家都拼命的学习,比一个第一名、第二名;

毕业后,努力找一份工作,比的是谁工资高、谁公司有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自己,2010年刚刚工作那年,

为了让老板重视自己,不能喝酒的自己使劲儿喝,感觉要吐了,就去卫生间扣嗓子眼催吐,然后回去继续喝;

为了让老板感觉自己“值得培养”,不谈女朋友也要加班,甚至春节都不回家过年;

再后来,我们为了升职加薪,为了买车买房,为了生儿育女,为了太多太多......

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一个纷至沓来,让已经30多岁的我们疲惫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些案例中的人物,放在职场中都是佼佼者,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他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非常努力的。

我们每个人也都是非常奋进的,却发现我们越努力、越焦虑:

□ 不够优秀时,我们力求让自己变得优秀。当目标和现实存在差距时,我们就会焦虑,甚至质疑自己是不是就是这么差劲儿;

□ 足够优秀时,我们想得到的更多。我们想拿到更多的奖金、拿到绿卡、成为人人羡慕的“人上人”;

□ 变得没有活力,嗜睡,不想见任何人,平时喜欢做的事情,突然失去了兴趣;

□ 当受到挫败时, 我们心里会特别难受,开始变得情绪不稳定,时而低落、时而兴奋、时而抑郁,有时候我们都开始感觉自己有点“不正常”。

作为职场人,其实很难不产生焦虑。

焦虑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应激情绪,只要适度,能激发人的潜能。但一旦过度,就会引发抑郁,甚至过激行为,比如自杀。

当我们身处职场焦虑之中,且发现已经发现有过度的苗头之后,千万不要逃避,一定要直面去解决。

职场焦虑就像幽灵,你越逃避,它追得越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拒绝逃避,从现在开始变好,拯救你我的“职场焦虑”

既然职场人都会面临职场焦虑,那我们就要学会自我拯救的方法:

① 感受爱,明白自己并非只为自己而活

当Facebook总部中国籍员工陈勤跳楼身亡后,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很多人说:

“在那一刻,他失去了理智,忘记了自己身后的爱人、子女、父母,忘记了自己并非只为自己而活。”

网友确实说的很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职场人,我们努力打拼、加班加点的工作,真的不只是为了自己。

我们为了子女能有更好的教育条件,

我们为了老婆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

我们为了父母能有更好的医疗条件,

我们,不只是他们生活的支撑,更是他们情感的支柱。

一旦我们倒下了,

对于他们而言,无疑就是天塌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真的没有“容易”二字。

30多岁的我们,在于职场焦虑抗争的人们,如果还深爱着家人,请一定克制住“焦虑的小恶魔”,不要让不理智的冲动将我们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中,有这样四个概念:

工作:通过体力、脑力、知识,去获取生存、生活资源的一种形式;

职业:职业=职能*行业,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职业。比如老师,医生,公务员等等;

生涯:可以是广义的生活,生命,也可以是狭义的职业生涯;

生命:指人一生所经历的整个的生命状态和志向。

我们的认知往往是处于工作和职业层面,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当遇到职业焦虑时,往往就是拘泥于“工作”这一较低层面;

如果我们能够提高一个格局,来看待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职业焦虑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

当工作遇到了问题,就从职业的高度去思考,或者从生涯的角度去规划。

当因为工作想不开时,甚至可以“思考人生”,从生命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生命目的。

高薪的工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固然重要,

但,生命最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 突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

硅谷流行一种“不成功,毋宁死”的职场文化。

这种看似励志,实则畸形的文化,就是“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

美国人类学家何柔宛(Karen Ho)在《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一书中,分析了华尔街的“裁员即日常”的文化,认为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最终导致员工的不安全感。

上文中跳楼身亡的高通员工大卫·吴,多伦多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高通,2015年时,遭遇第一次裁员,待业在家。2017年,以“Contract Engineer”的身份重回高通。2018年4月,高通再次宣布裁员1500人,其中就包括大卫·吴。

最终,他在工作、生活多重的焦虑轰炸之下,选择了跳楼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边好友,胖子(地产公司营销总监),一度焦虑到天天失眠:

胖子说:

“工作10年了,在这家公司也3年了。依然还是一个基层执行者,感觉很焦虑,职业前景很渺茫。但又不敢轻易跳槽,一家老小都靠他的收入生活。”

作为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师,我并没有给他做出特别详细的指导,而是问了他一个问题:

“继续任职是选项A,跳槽离职是选项B,你目前的焦虑在于无法在A和B之间做选择。

你是否想过,你还有选项C?“

1年过去了,胖子已经在多个自媒体平台开通了自己的音频课程,面向地产公司营销顾问传授自己的营销经验,收入不菲,据说还小有名气。

正是因为胖子和我,都找到了自己的选项C,突破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富起来。

这些跳楼身亡的高材生,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职场的“险恶”,也并不是接受不了被裁,而是接受不了被裁的是自己。

在他们看来,除了职场成功以外,就是失败。

看开点,找到自己的C选项,让自己注意力分散一下,生活其实挺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 享受当下,别奢求的太多

人啊,有时候的焦虑,就是因为“奢求的太多”,

好车、大房子、MBA、title、高薪、读书、游历、绿卡......

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又都是有限的,无法支撑我们达成这么多奢求。奢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会导致我们的焦虑。

作家王小波曾经说,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有时候,我们自我感觉的“无能”,不是真的能力差,而是奢求的太多,个人预期目标设置的太高。

制定较高的个人预期目标,初衷是想激励自己取得更大的成长,取得更高的成就。

但如果个人预期目标过高,自己一时达不成,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设置更合理的个人预期目标呢?

A 目标数量不宜过多,一段时间内重点突出。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设置3-5个对于职业发展极其重要的核心目标。

目标越少,精力越聚焦,实现起来更容易,自己也就更有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B 不要攀比

职场当中很多的焦虑,都是因为攀比。

比谁的工资高、福利好、奖金多,比谁的房子大、车子贵、女朋友漂亮......

很多时候,越比较心理越失衡,心态就会越焦虑。

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过的更好、能力有长进,就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拒绝焦虑,抓住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既可以风险无比,也可以风景无限。

不要那么着急的赶路,放慢脚步;

即使是风雨交加,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都在为了生活和亲人打拼,为了更好的未来打拼,哪个成年人不焦虑;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静悄悄,

我们都努力抓住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为了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拒绝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eference:
《4楼坠下!Facebook员工、浙大学霸跳楼亡,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静悄悄的》
《揭秘逼死Facebook跳楼员工的PIP制度:近乎羞辱的方式逼你辞职》
《听说你职场焦虑?这里送你3个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