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部,《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但是其更大的名声在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至今五台山上的殊像寺还香火鼎盛,朝拜之人络绎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台山远景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因其地形分为五峰故也称作“五峰山道场”《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就居于五台山道家玄真观。后来唐武则天尊佛灭道,对文殊菩萨尤为尊崇,规定家家户户须供文殊菩萨,就这样在国家机器的推动下,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迎来了又一次的光辉岁月。时至今日,五台山最闪耀的标签还是——文殊菩萨的传法道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台山远景

然而,(但是又来了)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地方在五台山之前,差点称为了文殊菩萨的道场,这个地方就是——双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龑山远景

双龑山,因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又被称为“莲花山”。双龑山位于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处于河北与山西交界处,这里距离五台山仅15公里,站在双龑山顶峰一眼可以远眺东五台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双龑山眺望东五台

大家都知道莲花座台是佛教中得道高僧才能坐的,文殊菩萨游历至此,见其地势雄伟,形貌如怒放的莲花,周围苍松翠柏,鸟语花香,便生起把这里作为自己传教道场之心。为了方便信徒朝拜,文殊菩萨还用自己的神通在山上开了72孔山洞与山路相连,打通了上山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山洞

有一天,文殊菩萨站在双龑山旁边的一座高山顶上看自己的的道场,总是觉得还缺少些什么。这时忽然看到双龑山西边祥光霭霭,彩雾纷纷,在这祥云彩雾中,有五座峰顶若隐若现,仙境一般!文殊菩萨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多了份烟火气少了份仙气,西望五台山,文殊菩萨觉得那里更适合修行!于是一个箭步就登上了五台山的东台顶,结果脚下这个很正的山头就被文殊菩萨飞奔时的一脚给踹歪了。这就有了双龑山北部的“歪头山”,如今那山崖上真有一只若隐若现的偌大脚印。而五台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萨的传道法场,流传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菩萨一脚——歪头山

道场虽然没在这里,但是文殊菩萨觉得这里还是很适合传道的,于是在唐末宋初,这里建立了五台山的下院——白衣寺。南宋时期元兵入侵,寺院曾被破坏。明朝僧人圆得率徒寂昌,历时六年重建。同治十二年,扩建了药王庙、财神庙。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在寺内设立过指挥部;国际友人柯隶华在寺内设立过临时救疗站,救人无数。文革时期,佛像被毁坏殆尽,改做了学校。改革开放后,由村民筹资,将白衣寺的佛像按原样塑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古寺—白衣寺

或许是这里曾经是文殊菩萨降临过的地方,从古至今,香火不断!(即使是文革时期,也还是有很多的善男信女,在庙前的门台上撮一小土堆,插上三柱香,点一盏素油灯,虔诚恭敬,顶礼膜拜!祈求菩萨保佑,消灾免难)。

寺院东面的山坡上,有一棵高40米,占地40平方米的千年的古松树,在河北省古松排名中位列第四。这颗古松经历了千年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依然郁郁葱葱,翠绿挺拔,就像一尊慈悲无限的护法神,日日夜夜守护着白衣寺,保佑着一方土地和这方土地上的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衣寺前古松在抗日战争时,被日本鬼子用炮弹击中,成了歪脖树

双龑山这座美丽的大山,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历经千年万年。有过文殊菩萨降临的风光、有过战争的疮痍、他仍旧宠辱不惊,默默矗立在那里,守护着那一方子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静矗立的双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