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影响巨大的“核心工作”,决定了你的职场成就感

今天下午茶时间,约了品牌部的同事小庄喝咖啡。期间,小庄郁郁寡欢的说自己工作没有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挺好奇,小庄被品牌部“美誉”为“救火队员”,他说自己没有成就感,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所联系?

于是,我问小庄:“你现在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小庄说:“每天都感觉自己忙不完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看起来十万火急。比如品牌部新员工要去一线市场实地学习、业务夏季战役文化VI的设计创作、业务里程碑节点的视频录制等等。我是从早忙到晚。”

“这就是你被称为救火队员的原因吧?”

小庄说:“是的。”

因为是好朋友,于是我很直接的问道:“你感觉救火队员这个称号,是褒义还是贬义啊?”

小庄犹豫了一下,显然并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但还是回答道:“我感觉不怎么褒义吧。”

“你有想过你为什么没有成就感吗?”

小庄看着我,说道:“我想过,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了。感觉没有成就感是因为我老是忙着处理那些看起来非常紧急的工作,而忽略了核心工作的聚焦与处理,让我的工作失去了价值感。”

我点点头,“是的,你分析的很到位。救火队员,并不会给你带来成就感,而那些影响巨大的核心工作,才会让你的成就感爆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是我同事真实的故事,但引发了我关于“抓住核心工作”、“职场成就感”的深刻思考。

成就感,绝对是职场高频词汇。职场人选择一份职业,不光是为了薪资福利,更多的是为了“成就感”。

人们总是习惯于遵从自己的第一感觉,习惯于第一时间去处理那些看起来十万火急的事情,而没有去判断这些事情是否真的紧急,从而忽略了核心工作的处理。这种情况一旦持续发生,就会被冠以“救火队员”的称号,工作也就没有成就感。

而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应该学会聚焦“核心工作”,把它们找出来,予以拆解和执行,最终拿到好的结果。

“救火队员”和“优秀职场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解决问题思维结构的差异,然后体现在行为的差异,最终体现在结果的不同。

依靠直觉和习惯决定做事顺序,是极其危险的。

如何改变这种错误的思维结构?遵循2个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倒金字塔思维法则”、“静止时间法则”,让你找到核心的思维回归正轨

职场中多数人都会使用时间四象限法则,将每天的工作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来进行区分。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因为这种按照单一模式的思维只是线性思维方式。

什么是“线性思维方式”?

线性思维方式,就是认知停留在事情表面而非本质,是一种单向的、单维度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往往忽略了事情的内在逻辑。

要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具体可以遵循2个法则:

法则一:倒金字塔思维法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这本书中,有两个用来定义新闻写作原则的概念:“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新闻写作的方式和我们惯用的思维方式是极其相似的。

“华尔街日报体”就如大众日常的思维方式: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再去看与之关联的事情。这是一种相对散乱、细节化的思维方式。

“倒金字塔思维法则”,是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给事情分类,然后按照倒金字塔式的思维路径去给事情下定义、贴标签,并选择具体执行的时间和场景。

倒金字塔思维法则的要点,在于思考和做事情的逻辑里,不要考虑任何细枝末节的影响因素,只注重重要程度。重要的事情自然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其他相关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具体运用“倒金字塔思维法则”?

① 明确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上文中的同事小庄,日常的工作有用户运营、设计方案、产品相关等,每项工作又都可以分为很多细节工作。小庄就需要根据当下的业务重点,明确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② 归纳分类,排兵布阵

在和小庄的聊天中,他零零散散的说了很多事情,比如新员工业务学习、VI设计、视频录制等等,想必还会有更多的工作。这个时候他需要进行归纳分类,将相关的工作归到一类去,比如VI设计和视频录制是一类,属于产品相关;新员工去业务学习,和业务一线需求反馈可以归到一类,属于跨部门交互类。这样一归类,工作就清晰多了。

③ 掌握工具,视觉体现

光想明白了还不行,因为人的大脑记忆是有限的,需要通过视觉来提醒自己。

建议使用思维导图来记录,通过形形色色的图形、颜色来标记,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醒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则二:静止时间法则

通过“倒金字塔思维法则”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排序,也学会了通过思维导图来实现视觉呈现。但为何还是在忙忙碌碌中虚度时光,无法切实完成核心工作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静止时间法则。

什么是“静止时间法则”?

所谓的“静止时间”,并不是指这个时间是静止的、是闲置的,而是指你要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和任务安排,选择一段不可挪用的时间。

"静止时间"的特点:

①相对确定性

建议控制在1-2个小时,太短,不易支撑任务的完成;太长,容易造成精神疲惫,无法聚焦。

②因人而异

根据自己的生理习惯选择,有人早上最为清醒高效,可以选在早上作为静止时间区;而有人喜欢无人打扰的深夜。这个不一而同,因人而异。

③特定指向性

即“静止时间”只为核心工作服务,如果在预留的静止时间里去做其他琐事,反倒加大了自己的工作负担。

在运用“静止时间法则”的时候,具体要参考以上三个特点,根据自己的状态,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聚焦在核心工作上,高效完成。

举一个我写作的例子:

根据我的工作安排,以及生活节奏,我会安排每天23:00--01:00作为写作时间。这2个小时相对确定,并且这段时间只为“写作”而“静止”。

自从有了这个“静止时间”,在处理写作这件核心工中,高效了很多,且拿到了不错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准确定位核心工作,让你的努力有的放矢

通过上面两个法则的使用,我们已经掌握优秀职场人应该具备的聚焦核心工作和专注解决工作的思维逻辑。但这些只是思维铺垫,还不足以支撑我们具体实操可落地的步骤。

如何准确定位核心工作,具体分为3步:

第一步:MECE原则,穷尽你的工作项

俗语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职场人每天都习惯做工作计划,而工作计划最常用到的原则就是MECE原则。

什么是MECE原则?

MECE,是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首字母缩写词,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无重复、无遗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运用MECE?简单2步

①穷尽

就拿我今天早上列工作计划为例,打开笔记本,按照MECE原则,写下如下工作安排:

a:预定周四周五运营经理竞聘答辩的会议室;
b:安排竞聘答辩评委的时间,并制定评审表;
c:与竞聘人沟通注意事项;
d:准备下周二的《运营人员发展通道》培训课件;
e:为我的领导准备Q2述职报告中组织能力提升部分的基础数据;
f:中午约新员工一起吃饭;
g:与运营人员交互,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
.....

洋洋洒洒写了一页纸的工作安排,每一项都不重复,且相互之间完全独立。

(提示:运用MECE原则,可以不分先后,想到哪写到哪,不遗漏,不重复即可。)

②归类

通过对每一项工作的时间、地点、相关性综合分析,进行归类。于是我拿起笔,写写画画,整理如下:

【晋级安排】
a:预定周四周五运营经理竞聘答辩的会议室;
b:安排竞聘答辩评委的时间,并制定评审表;
c:与竞聘人沟通注意事项;
【员工培训】
d:准备下周二的《运营人员发展通道》课件;
g:与运营人员交互,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
【业务支持】
e:为我的领导准备Q2述职报告中组织能力提升部分的基础数据;
【其他安排】
f:中午约新员工一起吃饭;
......

这样归类下来,是不是更加清晰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步:从核心目标出发,倒推核心工作

人们常说:“赢得好射手美名并非由于他的弓箭,而是由于他的目标。”

目标对于行动和结果都非常重要,同样,对于聚焦核心工作,我们也可以从目标反推回来:

①发现核心目标

比如今年年初,公司在组织年会的时候,老板说道:“今年,公司的目标是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提升组织能力。”

从公司战略来看,我们的最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提升组织能力”。

对于运营团队的员工而言,我的目标就是在部门内打造可以帮助业务提升市占和提升前后线团队组织能力的氛围和具有可执行性的方案。

Tips:发现自己核心工作目标的小技巧

从公司战略中提取总目标,然后落到部门的策略目标,最后落脚到个人,就是自己的核心目标。

②倒推核心工作

有了相对明确的核心目标,开始进行核心工作的倒推:

比如目标:提升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在杨国安老师的《杨三角》一书中,从“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员工治理”三个维度展开,那我就从这三个维度入手,倒推工作:

a:员工思维
a1:通过文化体系的打造,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员工思维更加活跃;
a2:建立荣誉体系,激发员工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先进;
a3:建立文化品牌,进行有效宣传,形成二次文化传播;
b:员工能力
b1:和培训组联合,对业务能力进行人才盘点;
b2:结合岗位职责,对培训需求进行调研;
b3:组织相关内培训;
c:员工治理
c1:建立绩效管理机制,给管理者提供绩效管理抓手;
c2:建立述职、复盘会议制度,保障重要会议有产出。

③聚焦核心工作

有了上一步的操作,工作细节已经梳理出来,这一步就是要根据时间、成本、人力等限制因素,进行核心工作的聚焦。

比如,通过分析发现,目前业务处于快速发展期,员工能力的培养,以及绩效管理需要拿到首位。于是我最重要的核心工作就是b项员工能力(包括b1、b2、b3)和c项员工治理中的c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步:杜绝闭门造车,让领导成为你的资源

任何一种判定方式和思考结构都有局限性,如果我们闭门造车,就会让这种错误永久存在。我们需要借助领导这个资源,让他帮助我们更加高效、更加准确的抓住核心工作。

每个人对于自己核心工作的认知也有不同,不能自嗨,一定要和业务领导进行交互,来校对自己的核心工作是否正确。

比如我的做法:

利用季度述职和业务大区经理见面的时间,拿着我的核心工作找他沟通。

我会主动提问3个问题:

问题a:你觉得现阶段业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提问目的:是从业务的视角看业务自己,明确业务目标;

问题b:基于业务的核心目标,你觉得我们部门的核心工作是什么?

提问目的:是从业务的视角看部门,明确组织/部门目标。

问题c:你认为我个人的核心工作应该是什么?

提问目的:是从业务的视角看自己,明确我自己的核心工作。

这里的提问,并不是我们自己懒得去想,而是通过业务领导的回答,来和自己心中的答案进行校对,如果发生偏差,自己就去找出偏差的原因,然后再和业务领导沟通。

职场人的目标,最终是要支持公司业务的发展,和策略的落地,所以和领导进行核心工作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有效运用“领导”这个“资源”,让你事半功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掌握2个法则,坚持核心聚焦3步走,赢得自己的精彩职场人生

我们学习各种方法去寻找“核心工作”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找到核心问题,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来提高我们每天的时间利用率,最终拿到好的工作结果,让职场更有成就感。

两个法则,让我们有了抓住核心工作和处理核心工作的思维框架;

三个步骤,让我们在抓住核心工作过程上有章可循,并且更加精准,更加高效。

隋朝文学家王通在《中说·周公》中写道:“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正如古人所言,在抓住核心工作这件事上,我们既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要灵活变通,改变思维,这样职场中的你才会赢得满满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