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公布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的入选新名单,14所院校成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新一批入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11所,高职院校3所,它们是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项目入选的第五批建设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企如何共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科技部和中科院的人工智能专家、教育行业专家以及行业企业代表组成的专家组出席2019年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上半年答辩遴选,按照“院校申报、集中审核、方案优化”原则,综合考量专家组意见,统筹考虑地域分布、学校类型及专业领域等维度,最终确定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建设院校的新名单。

曙光瑞翼教育作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的唯一建设运营方,与入选的建设院校进一步明确项目实施步骤,推进大数据设施落地并开展专业合作,启动大数据相关重点学科建设,落实大数据应用的重点行业资源及地方资源。

亮点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校工程”向平台化的持续演化

随着“百校工程”持续的完善百校平台的功能搭建与高校的接入,平台化的建设在多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

开发的LSN线上课程及实验资源,围绕专业核心课程部署线上课程资源,构建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和实验的平台,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机制。

“百校工程”实现的大数据行业应用适用于非常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产业领域,包括面向政务的政务数据区块链平台、智慧检务、文物识别、国土资源大数据,面向医疗的肿瘤大数据、面向交通的卡口监测分析系统等等很多产业领域。

平台化战略发展的国际化方面,数字丝路“百校工程”计划的实施,建立国际化的产教融合平台,服务于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应用需求和人才需求。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生态

自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项目实行常态化申报以来,第三批遴选的建设院校8所本科院校、4所高职院校;第四批遴选的建设院校7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此次第五批遴选的建设院校11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丰富层次的产教融合生态为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充沛的活力。

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与本科院校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产教融合生态模式面向行业需求的前沿技术人才培养,更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过程所急需的,构建起完整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梯队人才供应链,合理完整的人才梯队也将为行业应用创新带来充沛的动能。

数据中国版图的持续拓展

呼伦贝尔学院等14所院校,顺利通过项目申报与答辩,成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的新一批建设院校。内蒙古划入数据中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109所“百校工程”入选院校覆盖25个省、市、自治区,涵盖211院校、重点本科、普通本科、高职等各类型院校,随着各层次、各类型的地方高校推进“百校工程”,项目已成为国内以产教融合推进高等教育应用型改革的引领性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

教育部推动的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革新的机遇,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形式共同设立“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部署集人才培养、资源开发、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并以区域院校建立起的大数据节点为基础,联网形成覆盖全国的“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网络”,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培育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支撑国家大数据战略,带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