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观古今,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充满远见,以一时的小失换得更多的回报,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春秋战国时期的密子贱是孔子的弟子,音国人。有一次齐国进攻音国,战大迅迷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密子贱正在单父。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了,不久就能够收割入库了,可是齐军一来,这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当地一些父老向安子贱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要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娃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个人也认为:“是啊,这样把粮食打下来,可以增加我们音国的粮食。而齐国的军队没有粮食,自然坚持不了多久。

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它子贱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过了一些日子,齐军一来,真的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

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密子贱,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情怒,派使臣向宏子贱兴师问罪。它子贱说:“今年没有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令,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吗?其实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乃至鲁国的老百姓都存在这种借敌国入侵能获得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才是危害我们音国的大敌。

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那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它子贱自有他的得失观,他之所以拒绝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失掉的只是有形的、有限的一点点粮食,而让民众存有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才是无形的、长久的损失。得与失应该如何取舍,它子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白:有些情况,忍一时的失,才能有长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的收获。

弱势时打张情感牌,更易被对方认可“问世间情为何物”?或许答案有风情万种,但从本质上来讲,它就是能激起人们内心涟漪的绝佳法宝。

正所谓“以情动人”,“情”最能开启人的心扉,真正唤起别人的共鸣和认同。现实世界里,聪明的人往往善于打“情感”之牌,尤其在弱势的时候,这样更容易被他人认可、得到帮助。

曹不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均能辞赋。在文学史上,父子三人合称“三曹”。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后,在诸子中选立自己的继承人。曹不虽是兄长,但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很不稳固,认为弟弟曹植是自己强有力的竞争者,曹植也未放弃希望。于是,两人都想方设法争宠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