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海派艺术家吴昌硕先生曾在看过一件书法作品后,留下这样的跋语:“ 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 ”
现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也在看过别一件作品后,评价那位书家:“ 觉斯书法出于大王,而浸淫李北海,自唐怀素后第一人,然尽变右军之书法,而独辟门户,纵横挥霍,不主故常。 ”
而教育家、书画家 启功 也不吝赞美之辞:“ 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
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明清之际的王铎。
王铎自画像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别署松樵、十樵、石樵、痴庵、痴仙道人、二室山人、雪山道人、东皋长、烟潭渔叟、兰台外史、樵人痴者、二室山人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铎《行书七律诗立轴》
王铎在明清两朝都身居高位,仕途通畅但始终内心苦闷,在强调忠君思想的封建社会里,出仕新朝是被认为人品低下的代表,人格不为世人所接受。在与世间格格不入的心理下,王铎将他所有的人生期盼寄托在书法上,终身不断。
明代的书法大多延续元代的风格,典雅而蕴藉,王铎反其道而行之,以雄肆纵横的书风一改当下柔媚的书坛,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王铎《赠文吉大词坛行书轴》
在明清乱世的夹缝中求生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王铎出生于河南孟津邑双槐里,受良好家教的影响,幼年的王铎临习王羲之《圣教序》仅三年,就已字字逼肖,很早就表现出在书法方面的天份。
先后入读家塾和山西蒲州河东书院后,王铎于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中乡试,次年入京参加会试、殿试后,最终名列二甲第58名,赐同进士出身。
王铎《行书济宁闻多英轴》
自此步入仕途的王铎与另两位明末著名的书法家 倪元璐 、 黄道周 相识并订交,志趣相投的三个被人称为“三狂人”。
但此时晚明正值多事之秋,曾经闪耀东方的明帝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朝中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宦结党营私,朝政腐败不堪;
关内义军四起,李自成、张献忠驰骋中原,所向披靡;
关外满洲女真虎视眈眈,辽东岌岌可危;
荷兰殖民者趁机侵占台湾及澎湖列岛。
明朝政权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犹如一艘残破的孤舟行驶在狂风暴雨的波涛之上,只待那一锤定音的最后一浪袭来......
王铎《行草》
1644年,“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最终问鼎北京紫禁城,大明王朝覆灭了。
福王朱由崧在马士英的拥护下在南京成立南明政权,继续作最后的挣扎。王铎因救驾有功,被提升为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此时的清军已经在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指引下击溃李自成,兵锋所指转向江南。
挥师南下的八旗军一路势如破竹,攻陷扬州后屠城十日,嗜血的刀锋闪着寒光直逼大江对岸的南京城。
王铎《行草诗轴》
马士英和福王见势不妙,立即仓促奔逃,临行前留下王铎守备南京城。
对南明政权深感失望的王铎没有选择抵抗,他与礼部尚书钱谦益率南明文武大臣数百人,于南京郊坛门外,冒雨跪道两旁,迎接清军的纳降。
这次投降成为王铎一生挥之不去的污点,愤怒的南京市民如潮水般包围了王铎,痛打了这位卖国贼。在惨烈的围殴中,嫉恶如仇的市民们硬生生地扯下了他的头发和胡须。在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古代,无疑扯掉的是王铎最后一丝的人格尊严,王铎承受的不光是身体上的巨痛,还有来自内心深处的煎熬。
王铎《草书临谢安帖》
“ 我无他望,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 ”
尚处明朝末期的王铎曾经对同僚说出这样的话,对政治已然不抱任何幻想的王铎别无所求,只希望来日在青史上能以书法留名就死而无憾了。
王铎《行草临诸家法帖长卷》
清朝对这位兵不血刃就开城投降的南明降臣王铎非常满意,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官至弘文院学士等职,跨越明清两朝的王铎,担任了同等高位的官爵。
尽管仕清并官居高位,实际上王铎的内心始终是痛苦的,郁郁寡欢的他终日寄情书法,在半生的恶梦之境中走完了他六十一年的人生。
王铎《行草立轴》
书宗魏晋,名重当代王铎的书法,以真、行、草三体名世,最早以王羲之为宗,以二王为其书学本源,曾自言“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 ”。
学书法贵在取法乎上,所以王铎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师古临帖是王铎终生不曾间断的书学日课。
王铎《行草唐诗长卷》
“ 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间断一日耳。 ”
文人书法的源头在于重视古人的笔法,王铎自律的学书习惯使他立下了魏晋法帖高古潇洒的面目,他的临摹之作也能馈赠他人。
王铎《高适七绝万骑争歌杨柳春诗立轴》
王铎的作品博采众长,取材广泛,钟繇、 王献之 、 颜真卿 、李邕、米芾等数十位前代书家的作品他都临习过,在深研法帖的同时,王铎并非一味地摹古,在古人法帖中走不出来,而是他能很好地将学习得来的传统法度,与自己任情恣性的性格巧妙地结合起来自由地进行创作。
观王铎的小楷,气息高古,体势宽博,在明朝众多书家温和端谨的小楷作品中,他能做到打破重围自成一派。
王铎《行书临王羲之兰亭集序》
隶书也是王铎学习的书体之一,他的隶书从汉碑中汲取经验,结体参以楷法,字形偏长,在有明一代为数不多的隶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铎《三潭诗卷》(局部)
行草是王铎成就最高的书体了。从汉代张芝的草书、西晋索靖的章草,再到唐代虞、褚、旭等人,尤其是二王父子的行草,都是王铎用功的对象。
但凡购取或从他人处借回的古人法书刻帖,一旦到手,王铎都会朝夕临摹,彻底吃透其中奥妙。
王铎《草书立轴》
王献之和米芾行草追求险绝而沉着痛快的书风,是王铎行草毕生追求的方向。
清代的草书名家傅山曾评价王铎,“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以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
四十岁后的王铎在根植古人法帖的基础上已培育出自己个性的书风面目,以米芾为核心进而上参唐人诸家是王铎学书的一大法宝。
王铎《行草长卷》
每每品味王铎的行草,都会感叹他用笔的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在用墨上,王铎较祝允明、徐渭更进一步,用“涨墨法”行笔。加大墨中水分的比重,以过量墨的流动与涨洇造成笔画与墨块的对比,大胆地创造了一种劲健洒脱、淋漓痛快的视觉效果。
看王铎的涨墨婉如在欣赏一张写意画,审美形式妙趣横生。
王铎《临徐嶠之帖》
王铎行草的结构和章法布局特色鲜明,结字俯仰翻侧、欹斜反正,与章法的跌宕起伏相映成趣,在每一行字掷腾跳跃的动态曲线中,形成强烈的白疏黑密的视觉效果,令人称奇。
王铎《行书立轴》
在以人品论书品的古代,秦桧、蔡京、赵孟頫等人都因政治上的污点为人所不齿,书法也因此随人而毁,常为后人所鄙。苟活的王铎其人格虽然评价不高,但书法成就却得到历史的公允,征服了后人。
清人曾评王铎,“ 王觉斯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 ”
王铎似乎是为数不多的字不以人而毁的书家。
王铎《小楷立轴》
一草一木总关情在王铎盛大的书名之下,他的画名被掩盖,实际上,王铎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
王铎的画流传数量相对不多,但保留下来的画作很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
现存王铎的画多以山水为主,师法五代的荆浩和关仝。善于描画山川丘壑的峻伟,略施淡色晕染,较少皴擦,沉沉丰蕴,意趣自别。
王铎《山水》
王维和董源的画也是王铎师法的对象,以水墨晕染是他最常用的技法,没有大山大水的磅礴气势,笔简意远,笔触简率也能表现出山川的厚实雄伟与生机勃勃。
王铎《山水》
王铎的山水多表现平冈高松,林峦深壑,空薄烟雨,曲径茅屋的景象,少了一份繁杂高密,却多了一份苍秀清新。
勾皴相间的写实用笔,画出造型方峻的山石,在取径通幽的画图中引人入胜,一丝清淡一分恬静,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
王铎《山水小景》
兰竹梅石等花卉题材也是王铎常画的内容,善以书法之笔描写花卉枯荣盛衰的姿态,以中锋行笔画出骨力,以侧锋皴擦表现妍雅或苍辣,洒脱中含有拙味。
王铎《墨竹》
书法上纵而能敛的特点在王铎的花卉画上也得到完美的体现,信手拈来之中着意神采而不求形似,清新潇洒的画风流露出文人画的情致逸趣。
王铎《山水扇面》
为时代所造就的王铎,一生都在矢志不移地践行仿古、崇古、复古的书学使命,但在时代和性情的作用下,王铎在古人之外又开拓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新天地,在风流潇洒的魏晋书风和典雅蕴藏的元明书风的环境下,王铎以他的“神笔”向我们展示了他在用笔、结字、章法、墨法上的丰富变化,为明代书坛演奏出一个响亮的尾声。
探墨艺术平台媒体支持
本文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编辑整理为探墨
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侵权必究
【扫码加微信】
探墨,一个链接生活的艺术平台!
商务战略合作/艺术作品/文章投稿
投稿邮箱:business@tanmo798.com
探墨艺术平台已上线
敬请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