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生于南国,四季常青,尤以夏季最为繁盛。竹子代表生命的活力,寓意着一节更比一节高,竹之清淡、竹之正直、竹之坚韧,象征着美好的品格,更被广泛引用于诗词歌赋之中,表达的人们的追求和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织艺绘梦,用匠心传承美好

竹子代表生命的活力,寓意着一节更比一节高

竹条篾片,柔韧、容易定型、牢固,用来制作器物,美观大方且实用。智慧的劳动人民很早就懂得了这一点,用竹来制作生活中需要的一件件趁手的工具,创造艺术品,寄托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几千年的积累,一代代的传承,使得竹编形成了不同艺术特色的工艺,到如今,竹编已经成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灿烂绚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年轻人所接受和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

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编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竹编工艺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却极其的繁琐,匠人手握篾刀推竹片,刀锋微微抖动,竹片循序渐进。细工慢活,编竹成器。纵是竹之禀性,横为人之感性,丝丝回环,留下纵横交错的缜密,织就经天纬地的精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竹编工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竹编匠人老龄化,后继乏人;竹编制品的生产力落后;产品设计缺乏创新,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应对挑战,竹编工艺的发展应开拓创新,培养新人,充分发挥竹编制品的环保性,拓宽其应用领域。同时,竹编制品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尽力发扬光大,唤起更多的人对竹编艺术的认知和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红”竹编鹳雀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嵊州市金庭镇的永诚工艺竹编厂最近很热闹,原因竟是在两年前编织完成的作品突然就火了起来,大概是因为仅有的几次展览中有朋友传播到了网上,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现在已成“网红”的“鹳雀楼”长宽高都在2.8米左右,如此大型的竹编作品实属罕见。更为难得的是其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厂长王均雷介绍,“鹳雀楼”由四名竹编艺人合作完成,足足花了3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8米的鹳雀楼

自2013年5月,大型竹编“鹳雀楼”正式开工。从台基座到楼阁,从底层到楼顶,王均雷和同伴一丝不苟,力求还原每一个细节。为了达到最佳效果,篾丝尽可能剖得细,最细的只有0.6毫米,而使用到的工艺更是复杂,包括龟背、单支弄堂及粗细帘等编织方法,以及微雕、悬雕、留青雕等多种雕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心翼翼的他们生怕在编织过程中出现什么差错,导致需要返工,王钧雷说这个作品有两个地方考验他们的功力和魄力,一个是阁檐瓦垄的编织,一个是上百个斗拱的镶嵌。

创作这样一件大型作品,对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光原料就有毛竹、水竹、云南慈竹等多种。比如瓦垄的蔑丝,比较细,只有0.6~0.7毫米,需要用到水竹,是专门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均雷回忆编织鹳雀楼的那两年时间里,脑海里想的全是鹳雀楼的事,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梦里都在编织鹳雀楼,因此成功以后他特别高兴。接下来他还准备做些精品,在工艺上精益求精,把竹编工艺更好的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