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可爱叫做山袋貂 。

经历了漫长的冬眠时间,这些小可爱们也随着澳洲十月的暖风悄然苏醒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袋貂,又被称为高山侏儒负鼠,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动物之一。

仅有成人的拇指大小,主要生活于在海拔1,500~1,800米的高山或亚高山地区的灌木林中,土澳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山袋貂曾一度被认定已经灭绝,万幸的是,1960年后又重新发现了它的踪迹。

然而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的积雪消融,加之许多滑雪场的开发,导致山袋貂的栖息地越来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The Conversation)

仅存的山袋貂们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山袋貂的主要食物是一种叫bogong的飞蛾,这种飞蛾每年春天会从昆士兰地区迁往维州的高山地区。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春天中,高山地区的bogong飞蛾数量已从44亿只锐减至几乎无法检测到的数量。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山袋貂的繁殖率迅速下降。

如今野生山袋貂的数量不足2000只,已经被纳入濒危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The Conversation)

所以今年,bogong飞蛾能否顺利从昆州迁徙至新州,对山袋貂来说非常重要。

墨尔本大学的科学家们呼吁大家做一件简单的事情来保护濒危的山袋貂——关灯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间人造光影响迁徙

科学家们认为,bogong飞蛾没能到达维州高地的很大原因是城市的光污染。

飞蛾靠地球磁场和视觉导航,城市的光污染会对飞蛾产生迷惑作用,从而阻碍它们的迁徙。

国会大厦和堪培拉周边地区是飞蛾迁徙途中最亮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大利亚国会大厦(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保护飞蛾,议会和民众开展了一项名为“为飞蛾关灯”的活动,该活动要求大家在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关闭不必要的户外灯。

据The Conversation文章说,夜间人造光的亮度是月亮的1000多倍,其对生物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人造光可以吸引生物,但这种吸引可能是致命的。 人造光会破坏昆虫的夜间授粉网络,导致种群数量大量下降。

虽然“飞蛾扑火”听起来很有诗意,但当一只飞蛾变成上百只、甚至上千只的时候,它对生态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The Conversation)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山袋貂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仍然会陪伴着我们一年又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载自澳洲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