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政策未落实,基层教师能说出来吗?答案恐怕没什么疑问。法律和常识鼓励讲,个别官员却不许讲,当地教育局的“深夜约谈”之举,眼下就给人这样的印象。当此之时,也只有直面问题、反思检讨、有则改之,恐怕才是正确的“危机公关之道”。

近日,一篇名为《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引发关注。文章质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砂坝镇桃子溪村小学频繁迎检,耽误课程。今日(10月16日)凌晨,文章作者告诉新京报记者,其是当事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文章里描述的都是事实。对此,永顺县教体局办公室一工作人员称,目前已有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此事,正在调查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女教师质疑乡村小学频繁应检,耽误课程

李田田告诉记者,微信公众号“山花诗田”上发布的《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文章是自己所写。

李田田表示,自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砂坝镇桃子溪村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已工作3年有余。10月11日晚,她参加关于应对检查的相关会议直至深夜。“那篇文章,也是因为应检开会开到半夜。心情不是很好。而且几年来都是这样,所以才写的。”

李田田说,自己目前是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此外还要抽空帮学校写通讯稿,负责走访、搜集贫困材料等,压力比较大。“从教书到现在,一直都有很多检查,省检、区检、州检这些。15日晚还有一个检查,前几天就开始围绕这个检查做工作,课都没有上了。”

记者注意到,上述文章写道,今年开学以来,学校几乎每周都会因为检查而停课,学生被安排大扫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文章被删除,女教师称深夜被教体局通知进城

李田田称,自己平时会写一些诗歌和童话,所以所运营的公众号上有一定的粉丝。上述文章发布后,阅读量达到几千。随后,永顺县教体局联系自己,要求删除文章。“说不能这样发,这样损害的是老师的形象。我就删除了文章。”

随后记者进入“山花诗田”微信公众号,发现涉事文章已被发布者删除。不过,涉事文章被多位网友转载,目前已成为微博热点。

李田田说,涉事文章引发关注后,一直有人加其微信。10月15日晚近十一时,永顺县教体局领导让她马上进城,并安排同事接送。“我问明天去可以吗?教育局的人说不行,必须今晚去,我就把他们拉黑了。”

记者多次致电李田田,电话被挂断。10时42分左右,李田田微信朋友圈更新称,局里领导在开会商量此事,有工作人员拿着材料来找她签字。“只说由于我一人给县里造成巨大损失。若我不签字,他们可以再去修改,直到我满意。”文中指出,其认为双方无法进行沟通,目前拒绝回复,不再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永顺县教体局否认深夜约谈,称已介入调查

记者就此事致电永顺县教体局,工作人员称,“没有领导深夜约谈这回事,我确定没有。”

对于李田田反映的桃子溪村小学频繁迎检、影响正常教学等问题,上述工作人员称,目前针对李田田老师反映的问题已有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正在调查中,“但具体情况我不清楚。”

记者联系到永顺县教体局局长潘清海,对方挂断电话后短信回复称,“抱歉,现在不方便接电话”。记者将李田田老师反映的相关问题,以短信形式发送过去。截至发稿,未收到具体答复。

不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此事爆出后,很多人担心,这样的“危机公关”再次出现。

客观说,李田田文章中确实有些情绪化因素,相关问题目前也是一家之言,到底情况有多严重,是否达到了“毁掉乡村孩子”的程度,还有待深入调查。但当地在尚未调查清楚前,急匆匆地施压要求删稿,倒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事实上,李田田文章的本意只是对“迎检停课”提出正当批评,一个乡村教师的几句肺腑之言,却被当地有关部门冠以“给县里带来了巨大损失”的“罪状”,也给人“欲加之罪”的观感。而从扣大帽子、深夜冒雨约谈、要求亲属汇报、逼其签字等做法看,当地显然是在将李田田文章当重大负面舆情,并针对其做出了过度的反应。

问题是,批评也是一种监督方式,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当下很多地方还明确鼓励社会监督,鼓励媒体当啄木鸟。在此情况下,若提下意见和批评都是当地的“巨大损失”,那只能说,批评权、监督权在湘西永顺县打了折扣。而当地有关部门过度敏感的反应,也与应有的开放开明姿态不符。

再就李田田质疑的频繁迎检问题看,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已强调,今年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提出要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为教师减负,就是“教育的归教育”,目的是为了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安心从教。这样的要求有没有在湘西这所乡村学校得到响应,恐怕得打个问号。

“减负”政策未落实,基层教师能说出来吗?答案恐怕没什么疑问。法律和常识鼓励讲,个别官员却不许讲,当地教育局的“深夜约谈”之举,眼下就给人这样的印象。

当此之时,也只有直面问题、反思检讨、有则改之,恐怕才是正确的“危机公关之道”。

谁都知道,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

可是,如今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之外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地位逐渐被取代,很多学校已不知道什么才是工作中心,什么才是工作重点了。

所以有人这样说:教师时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学;校长什么都在管,就是没有管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

非教学任务成为难以承受之重,教学变成了副业

去年,有一个县为了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县和“双高双普”验收,迎验就成了全县所有学校的中心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几乎整整一个学期没有放节假日,包括“中秋节”和“国庆节”。

许多学校抽出部分教师不再承担教学任务,专门进行建档案,补各类活动资料,搞校园文化建设。被抽出教师的教学任务全压在其他老师身上,老师们不堪重负,只能疲于应付。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补活动资料、补记录等任务只得把这些工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习,只要把学生看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行。

由于长时期加班加点,很多老师疲惫不堪,上课期间无精打采,甚至出现老师“实在困了就趴在讲台上眯一会”现象。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参与扶贫又让农村老师背负了不应有的负担。

本来,教师尽职履责,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把学生教好,让农村多出人才,落实好对学生的教育优惠政策,就是最好的扶贫。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每个老师都要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每月至少两次的家访,为了家访随意调课层出不穷,严重干扰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无休无止的扶贫政策宣传,不仅要学生知道政策,还要家长随时能回答得一清二楚,一个简单的“两免一补”,翻过来覆过去,越解读越复杂,最后连教师自己也不知怎么回答了。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正常入学接受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入不了学的,教师得送教到家,以前要求每月一次,现在又有领导发话了,每月得四次。

一些残疾儿童家庭,相隔学校几十里,有的还不通公路,老师一个往返,必须得两头顾。有些严重智障残疾儿童,送教到家毫无用处,但老师不可不去,因为要有家长签字证明,还得有影像资料佐证。现在,又一项工作即将落在老师头上,就是要教会贫困户说普通话,说是因为扶贫检查考核时,外地来的领导听不懂贫困户回答问题。

除了上述扶贫具体工作而外,教师还要建大量的扶贫工作档案,每一所学校,一年下来,扶贫档案都是满满的几十盒。更严重的,有的乡镇还给学校分配了贫困户包扶任务,有一所乡镇初中,全校就二十几名教师,镇政府就给学校分配了三十八户贫困户包扶任务。教师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不知怎么去扶贫?但学校却不敢不接受,因为这是政治任务。

除了上面所说的所谓重点工作、政治任务,教师还有写不完的各种应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种表册,迎不完的各种检查验收,应接不暇的各种各样培训……这一切都是工作重点,因为它们关系着学校和教师的督导考核评估!很多老师说:“上课、辅导、教学活动都不怕,就怕迎验搞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

成了“迎检专业户”,教学管理无暇顾及

现在,学校要面对“婆婆”很多:教育、卫生、食药、环保、消防、公安、共青团、文明办……。

要完成的创建工作任务也很多:双高双普、平安校园、法治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食品安全放心校园、智慧校园、健康学校、教育装备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跟学校关系不大的事情摊到了学校身上,例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这些创建活动,上级部门要求一天一报进度,一天一报信息,一天一报好做法,一天一报典型,不报漏报就要影响考核。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方案、有总结、有阶段工作安排,还需要有过程印证材料做支撑,一项检查评估下来,一所学校都是满满十几盒甚至几十盒档案。上级领导来检查考核,主要就是就是档案资料,只要档案齐全规范,检查才能过得了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如此多的创建活动的督导检查,校长就成了“迎检专业户”,对上,要准备好汇报材料,对下,要时刻督战,要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中层干部会、班主任工作会、全体教师会,成立相应的迎检小组,层层布置任务。有些检查,还要提前搞模拟演练。

校长的精力就这样花在了准备和迎接检查上,那还顾得上管理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

丢了教学主阵地,都是形式主义惹的祸

除了教育行政部门以外,很多部门都将学校纳入各自业务管辖的范围,要求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检查评比、报送相关材料。因为学校是工作最好贯彻的地方,你有什么工作,要开展什么活动,别的单位不一定贯彻执行,但学校不敢不执行,再加上老师干事一般都很认真,还有能力做材料,而且很多任务还可以通过学生布置到家庭,由家长去完成。

老师无休无止的被折腾,学校被迫“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干虚活”,究其根源是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众多,都把学校当成了听话的“小媳妇”,把学校视作搞形式主义、捞取政绩的工具。层层施压下,学校、教师便丧失了教育的主体性和话语权,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似乎都可以不管不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部长

给教师“减负”

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给教师“减负”。

陈宝生呼吁的无疑道出了一线教师的心声,但怎么给学校和老师“减负”,小磊哥认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形式主义不根除,给学校和老师“减负”就是一句空话。

不过,有专家的建议值得采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必须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应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学校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推进学校进行教育家办学。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不停疾呼:还学校一片宁静教育的空间,给老师松绑,让老师做纯粹的教育,让学生有一间安放安静课桌的教室。

然而,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喧嚣的滚滚大潮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需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事业。教育最怕被打扰、折腾。古人云,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宁静、守恒,如果天天心浮气躁,天天被与教育无关的杂事、烦事缠身,很难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但愿给教师“减负”的呼吁能切实得到有效解决,开启新时代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新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小编真心期盼:让学校工作回归教学主阵地,让校长静心办学,让教师安静育人,让教育少一些折腾,多一份专注,还学校一个宁静的教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