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将会在上海部分区域试运行,届时,滴滴的乘车界面会新增一个“自动驾驶”选项,与现有的“快车”“专车”“出租车”等乘车选项并列。

滴滴自动驾驶这段时间飙升话题王,成了名副其实的热搜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是8月5日分拆独立自动驾驶业务成立子公司,由滴滴联合创始人及CTO张博任CEO,运营和研发架构一应俱全。

其后2019年8月29日—8月31日在WAIC现场精彩亮相,成为今年自动驾驶领域“最靓的仔”,展出测试车、提供试乘,并且程维公开表态:业务率先落地上海,进一步加大投资。

9月16日宣布:原安波福无人驾驶全球工程副总裁韦峻青担任CTO。

9月17日宣布,滴滴自动驾驶拿到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在WAIC也向媒体表示:“我们更加期待的是战略资本联盟,尤其是大的车厂,因为它不仅能够带来资本,而且能够带来造车的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滴滴自动驾驶业务拆分有利于融资,要是没有分拆的话,相当于要以滴滴几百亿美元的估值投进去,这肯定是不明智的,分拆后就可以直接投资。

根据央视报道,滴滴自动驾驶体验路程全长1.1公里,设置了普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常见场景。只要在滴滴叫车软件里选择自动驾驶呼叫,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就行驶过来,停在叫车人跟前。随后,叫车人与前排两位安全员一起,体验自动驾驶汽车等红绿灯、上下坡、180度急转弯、识别行人过马路、避让路边停放车辆等。最终,这辆自动驾驶汽车平稳停在行程终点。

滴滴出行CEO程维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自动驾驶汽车未来会成为人们的出行小秘书,规划人们日常行程,提高出行效率,还可数量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不过,程维同时指出,自动驾驶真正进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需历经技术成熟、商业场景成熟和政策法规成熟三个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滴滴自动驾驶技术究竟如何?

7月初,滴滴出行官方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已经与超过30万名不符合该公司最新安全标准的司机终止了合作,未来将更多利用自动驾驶出租车来代替。

面对运力的匮乏,滴滴必须找到出口,因为平台上还留着很多不合规的车辆和司机没有清退。假使将这些司机和车辆全部清退,滴滴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无车可派。

内部孵化四年 自动驾驶部门最终独立

从时间线上来看,滴滴自动驾驶部门的雏形最早孵化于2015年,甚至更早。

2015年5月份,在滴滴名为“出行梦想”的发布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其演讲当中表示,滴滴将成立机器学习研究院;2016年4月,滴滴机器学习研究院改名为滴滴研究院;2017年3月,滴滴在美国硅谷成立研究院;2018年1月,滴滴人工智能研究院AI Labs正式成立;2019年8月5日,滴滴自动驾驶部门正式独立。

也就是说,从最开始的遮遮掩掩,到最终的开诚布公;从最开始致力于利用大数据及算法为其打车业务做“智能匹配”,到最终以自动驾驶为基石打造“移动出行生态”,滴滴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去完成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迭代与进化。

按照滴滴出行CTO兼新公司CEO张博的表示,新公司希望进一步开放与汽车主机厂和产业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那么现在自动驾驶业务也已经独立,滴滴接下来需要做的或许就是完善其未来的出行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滴滴早就开始进行自动驾驶的研究了!

2018年5月,滴滴出行获得了美国加州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许可;

2018年9月,滴滴获得北京自动驾驶技术路测牌照;

2018年11月20日,滴滴正式在加拿大多伦多成立滴滴实验室,专注研究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

可见,滴滴对于自动驾驶早有打算,此次与日本软银等一些投资者谈合作也不是一时兴起,恰恰说明滴滴是有备而来!

除了出行安全,自动驾驶业务依旧是滴滴AI技术的重心。

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最早孵化于2015年,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了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技术架构体系。今年8月初,滴滴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CTO张博挂帅自动驾驶新公司CEO,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截至9月底,滴滴已在美国加州、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四个城市获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并在各地建立了相应的研发、测试团队。

在8月份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将加速推动滴滴自动驾驶在上海载人测试,并邀请普通用户参与体验,“未来将更多地投入到自动驾驶公司,让普通用户在滴滴上面打到无人驾驶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