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20岁的网友做超声检查时发现自己有胆囊息肉,他很焦虑地拿超声向我咨询胆囊息肉要怎么办。

我仔细看了他的超声报告,结果是这样描述的:胆囊壁毛糙,囊壁上可见数枚强回声,向囊内隆起,不活动,最大的约10.9mmx7.5mm。

从这个描述来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一例多发胆囊息肉的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声报告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

结合他的年龄和报告结果来分析,目前他可以暂时不需要手术,但需要定期观察。所以我建议他每年复查2次超声,如果胆囊息肉增大迅速,或者有癌变表现,可以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

说到胆囊息肉是否需要切除时,先要认识一个疾病--胆囊癌。胆囊癌是一个病死率非常高的疾病,患病的人不仅五年生存率非常低,而且这个病被发现的时候都比较晚、恶性程度非常的高。并且胆囊癌是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表现的,它就像小偷一样,悄悄摸摸地侵入人体,没有声息地生长。

那胆囊癌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我们临床上经常是在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时候,通过术后病理确诊胆囊癌。

有的人会问,胆囊癌没有特殊症状,那能不能在体检的时候,通过检查诊断出来呢?通过抽血、超声、CT、磁共振,能不能发现胆囊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t检查

先拿超声来说吧,每个参加过体检的人都知道,肝胆脾胰B超是体检的常规项目,因为超声操作简单,没有创伤,对于一些疾病的筛查是十分有用的。

超声的原理就是通过声波传递反馈的原理对肿物进行判断,正常组织之间对声波的作用有差别,对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作用也有差别,正是这种差别使得我们能够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

不过超声也有一定的局限。大家想想看,声波要穿透一座大山是很难的,要穿透一扇门却是很容易的。所以超声对实心的器官探查比较清楚,比如肝脏,但是对空心的器官探查却不是那么清楚,比如胃肠、胆囊。所以在胆囊癌的早期,超声检查效果是不理想的,甚至判断不出是癌症。

而CT、磁共振不易当作常规体检筛查手段,同样会面临看不清的问题。因为胆囊本身就比较小,胆囊早期的癌变就更难看见了。

而在诊断恶性肿瘤的过程中,抽血检测的肿瘤标志物一直都不是很高效,只有癌症中晚期,肿瘤标志物才有可能更容易被检测到。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就想问,胆囊癌没有症状、检查也不能早期发现,那还能有什么办法能够预防胆囊癌呢?

胆囊癌虽然难发现,但是超声却能发现一些与胆囊癌有关的病变。比如胆囊结石、胆囊壁钙化、胆囊息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胆囊结石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准确率是十分的高的,超声下的胆囊结石,是一个很强的回声,说明石头密度高,阻碍了声波的传播。胆囊结石是世界公认的胆囊癌主要的高危因素,平时也是肝胆外科治疗最常见的病之一。很多胆囊癌中晚期病人都合并有胆囊结石,这个比例达到了70%-90%。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反复发作性腹部隐痛或进食油腻后疼痛等)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是其他人的30倍以上。

胆囊壁钙化在超声下跟胆囊结石有相似之处,都是有强回声团,不过前者的强回声是在胆囊壁上。当大部分胆囊壁出现钙化时,被称为瓷化胆囊,表示胆囊硬得像个瓷器花瓶一样。95%以上的瓷化胆囊患者可伴有胆囊结石。瓷化胆囊发生胆囊癌的概率在2%~3%。

而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跟息肉的表现有很大关系。胆囊息肉分为假性息肉和真性息肉,假性息肉的成分有可能是胆固醇结晶或者炎性物质凝结在胆囊壁上,而真性息肉又叫做腺瘤性息肉,这种肿瘤性质的息肉,癌变几率十分高,也就是常说的癌前病变。单发的息肉大多是腺瘤性息肉,而多发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炎症息肉,所以单发息肉癌变可能性更大,多发胆囊息肉几乎不癌变。

回到前面提到的网友咨询,他的报告提示是多发息肉,因为他年龄比较年轻,息肉癌变几率低,所以仍然可以观察。

那胆囊息肉什么情况下切除比较好呢?

1、单发息肉大于1公分,癌变几率大,建议手术切除。

2、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息肉数量多且大,有疼痛、腻油、消化不良症状的,建议手术切除。

3、息肉长在胆囊颈,年龄大于50岁的,建议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