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毕马威发布了年度全球科技颠覆者报告。其中,亚马逊、苹果并列成为全球科技领袖心目中最具颠覆性的公司,而阿里紧随其后排名第三。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独角兽企业大疆创新(DJI),则排在第四位。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仅有13年的大疆,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公司80%的营业额来源于海外市场,按前年营收175.7亿元计算,相当于每年要从国外赚走上百亿元。而根据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其估值高达1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源于小时候的梦想

这只独角兽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离不开创始人汪滔对于产品的执着和追求。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汪滔,从小就耳濡目染,很喜欢看书。当年还不到10岁的他,被一本漫画书里的直升机探险故事深深吸引住了,并梦想着自己也能造出一架直升飞机。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阅读与航模有关的书籍上。

有一次因为考试得了高分,父亲奖励了他一台遥控直升机。没想到的是,操控难度远超想象,没过多久这台机器就被汪滔弄坏了。但也因此,制造能够自动控制直升机飞行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深深扎根发芽。后来进入香港科技大学,还把这种想法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课题。

为此,他奋斗了整整五个月,经常到凌晨四五点才睡觉。然而废寝忘食的努力,换来的结果却是演示失败,本应悬停在空中的飞机掉了下来。毕业设计最后勉强只得到一个C。但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汪滔得到了李泽湘教授的赏识,并因此获得攻读研究生的机会,而这也彻底改变其人生轨迹。

26岁时,还在读研究生的他,和两位同学来到深圳创业。当时三个人把所有的奖学金都投进去,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开发产品。不过很快,两位同学先后选择离开。于是汪滔独自一人带着招聘来的三四名员工,埋头继续研究,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做出第一款产品,并成功卖出了五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拓全新市场

早些年的大疆,其实就是一个小工作室,创始成员更是几乎换了一个遍。不过好在大学导师的加入,不仅带来了钱还引荐了许多学生,公司发展才逐步稳定下来。汪滔重新组建了核心团队,并成功研制出飞控系统,让模型机可以悬停在空中。靠这个创新的系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不过大疆真正的成功,还在于开创了非专业无人驾驶飞行器市场。当时有两条路选择,要么继续卖配件,要么就做整机。汪滔果断选择了后者,到了12年的时候,他们已经积累了研发一款完整无人机所需要的技术元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及遥控器。一年后,第一款消费级无人机横空出世,成功撬动了市场。

这几年,大疆的销售额增速维持在60%以上,背后的关键在于对核心技术的专注和掌握。无论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云台技术,还是飞控系统技术,他们都处于行业前列。去年公司申请了656项国际专利总数,连续四年位列国内企业前十。

当然,公司的发展并非高枕无忧。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大疆亟需要寻找到新的增长点。事实上他们早有布局,技术+行业级市场(影视航拍、农业等)正在成为大疆的新目标。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